◆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药品价格改革:取消政...   [7322]
  中国股市不会听巴菲特指挥   [5196]
  导游为恶 谁在纵容?   [5012]
  中国:别再让消费者“雾里...   [7022]
  中国: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   [7591]
  美“制造业回归”说易行难   [7414]
  世界不会有第二个新加坡   [7205]
  中国职业年金不应只有“体...   [5449]
  美国权力与智力日益脱节   [6177]
  俄罗斯新意识形态的历史魅...   [6812]
  中国:“买得起”应成楼市...   [6387]
  评论:从麦当劳看美国反“...   [6348]
  8成上海职场女性称未受歧...   [7459]
  治理官员“懒政”,要从小...   [6087]
  保加利亚新娘集市:十几岁...   [4795]
  韩国男性结婚平均花136...   [6174]
  中国人所买日本马桶盖大米...   [8912]
  刺破雾霾“穹顶” 关键在...   [5516]
  网络有禁区 触网当谨慎   [6044]
  经济利益和飞行安全,哪个...   [6205]
  赴韩整容,前面是捷径还是...   [6834]
  低油价考验拉美产油国耐力   [6114]
  终结“自愿加班”需动社会...   [4507]
  “舌尖上的安全”是社稷之...   [7893]
  假货,共同的敌人需共同面...   [5973]
  盖茨喝“粪”水,慈善就要...   [7554]
  “开党组会议讨论给领导送...   [6239]
  美国开征碳税正当其时   [7059]
  倒奶事件为何会发生在中国...   [7634]
  油价下跌将扰乱企业定价策...   [5227]
“舌尖上的安全”是社稷之本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2/2/2015      点击次数:7893

“以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1日再次发布中央“一号文件”,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再次将焦点聚焦中国的“三农”问题。

2015年的“一号文件”首要问题就是“粮食安全”问题,其词句中体现的对当前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隐忧展露无遗(“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2014年中国进口日本大米160吨,是前一年的3倍;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主粮之外,农业部官员多次挺马铃薯(俗称土豆)列入第四大主粮。从一系列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粮食安全的隐忧。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结束大饥荒已有多年的中国,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过“饥饿”的感觉,中国已经实现了粮食的“十一年连增”,但粮食安全依然是悬在政府头上的一把剑,但焦点已经悄悄转移了,此时的安全已非彼时的安全了,从如何让中国人吃饱,到如何让中国人吃好,或者换一种说法,不能让中国人吃坏。

“如果把国人就地拍扁,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说法尽管夸张,但也折射出了中国生存环境和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

中国环保部的数据称,中国有3.6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这是一个庞大而可怕的数字,但更可怕的是,这些被污染的耕地仍在种植,其种植的粮食一方面是农民自己吃了,大部分则流向了市场。产量仍在,但“安全”堪忧。或许这才是“日本大米成为新奢侈品”的根源所在。

土壤污染正成为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粮食生长的土壤遭到污染,和中国连年来高速增长的GDP不无关联。在中国当局计划淡化乃至放弃GDP考核目标的大背景下,还13亿民众一片净土的愿景可期。中国粮食生产体系虽然呈现快速扩张和现代化趋势,但是对生产链的监管较弱,尤其是对小农而言缺乏达到高标准的能力,散落的小农经济形式难以规模化经营,也难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生产以及重工业对土壤的肆意污染。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守住18亿亩耕地面积的同时,更应保证耕地的洁净、安全,毕竟粮食安全自古至今皆为社稷之本。

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是世界的粮食安全,因为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中国出现粮食安全问题,肯定就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问题。然而,中国政府始终强调,靠国际市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靠不住,也不现实。目前全球每年的粮食贸易量不足中国粮食需求的一半。中国政府也始终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来表明主粮基本自给的决心。因此,“谁来养活中国”的粮食威胁论固然不能成立,但保证民众“舌尖上的安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土地治理,捍卫中国的粮食安全的举措,已刻不容缓。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