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宽松货币救不了中国经济   [8265]
  大上海的安全漏洞   [7441]
  股市井喷时别只记得欢呼   [5237]
  “拯救”中国大兵   [5402]
  华府专家谈台湾选举:两岸...   [5027]
  高速公路还贷到期岂能继续...   [4476]
  腾讯及电信下属动漫网等2...   [7857]
  超标办公楼是在挖谁的“墙...   [7104]
  存款保险制不是“狼来了”   [8435]
  中国:坚定推进大学校长职...   [7194]
  开进波士顿的中国地铁   [6724]
  “沪港通”会是下一个“自...   [7286]
  环球时报社评:国际油价狂...   [7047]
  中国:银行换“芯” 收费...   [6923]
  中国拿什么向贫困宣战?   [5717]
  中国游客 你乱扔矿泉水瓶...   [4719]
  千亿美元旅游逆差提出什么...   [8221]
  中国:“房市不限购就健康...   [7207]
  境内“打虎”,海外“猎狐...   [5803]
  黄金价格下跌或与经济改善...   [7158]
  美企赴华PK中企来美 两...   [7495]
  阿里巴巴上市观察:颔首低...   [6704]
  苏格兰启示录:分离总是有...   [6441]
  中国:公车拍卖不能变成“...   [7064]
  房祖名吸毒之错该不该归咎...   [6819]
  “倒韩”新波 公共辩论的...   [5596]
  中国:下班途中买菜出意外...   [8552]
  美国“高铁梦”成了“世界...   [7224]
  中国:北上广深楼市的“限...   [7099]
  抗击埃博拉:“关键时刻,...   [5633]
刺破雾霾“穹顶” 关键在于打破利益格局
来源:侨报网消息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2015      点击次数:5516

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两会”开幕前几天,中国被央视前主播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的雾霾舆场笼罩,目前点击量已过亿。柴静以其独有的叙事方式,唤起了亿万长期“吸霾”的中国民众的共鸣,不啻是中国民众对环保意识的新启蒙教育。

消除雾霾,重塑蓝天,留住“Apec蓝”,已成为中国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继去年的“两会”之后,相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防治大气污染仍旧是热议话题。

治理雾霾问题并非新话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之相伴而生的则是环境的污染。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东西方的比较上看,“资本逻辑”和“公益逻辑”总是一个矛盾综合体,资本的增值逐利本性从其诞生就一直存在,而环保、公益的逻辑则要求企业、政府用普惠的思维为公众的健康、权益诉求着想。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都出现过雾霾遮日(如伦敦、洛杉矶)的现象。中国经历的这一阶段与经济体制转轨阶段高度重合。但绝不能说,西方走过的弯路,中国就一定要再走一次。时代不允许,民众也不允许。

柴静纪录片的意义在于将雾霾问题公众化,将这一关涉每个生命的呼吸的议题送到民众身边,唤起每个个体的“终极关注”。公民要参与,企业要担当起他们的社会责任,“穹顶”的“大锅”之下,没有漏网的特权者。

当然,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大,能源结构也不合理,有一些企业环保意识差,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够有力,使得民众“吸霾”成为常态。

中国仍处于“污染爬坡期”,即将实现工业化中级阶段,既要发展、又要治污,其背后是“发展权”与“健康权”的博弈。但是,这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因此,更令人瞩目的是,柴静纪录片点出了,中国雾霾问题之所以严重,利益集团要负很大责任。 一个现象是,柴静的纪录片上线后,在收获赞扬的同时,也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和辱骂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纪录片触碰到利益集团的利益。

与各方努力开出雷同的治污“药方”相比,官方重拳出击,破解大气污染的防治背后的利益格局的调整才是关键的改革方向。将“资本逻辑”与“健康逻辑”协同发展,才是除却雾霾,重塑蓝天的核心之举。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雾霾之困、穹顶之忧。

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中国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史上最严环保法”。我们期待,依法治污,铁腕执法,正在成为中国向“穹顶”开战的“新常态”。

当然,治理雾霾不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是政府行为,每个生活在“穹顶”之下的公民都应参加到“雾霾战”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才能刺破雾霾之穹顶,实现自由呼吸的中国梦。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