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中国医疗资源,既患寡也患不均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7/8/2015      点击次数:7859

中国医疗领域又摊上事了。这次不是医患间直接出问题,而是在两者之间活生生挤进来一个“第三者”——医托。所谓的医托,就是医疗掮客,他们常混迹于患者密集之地,以“好心”带人找“专家”看病之名,行宰客之实。正如媒体所披露的,北京西站附近的一个医托团伙专门对外地病人下手,患者消费1万元(人民币,下同),医托拿走7000元,而这些自然都是患者的“救命钱”。

“救命钱也敢骗,太心黑了,不怕遭雷劈吗?”在这些“黑心钱“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或者是一个生命的消失,那些牟取不法利益的医托们,说是丧尽天良也不为过。然而,指责只能逞口舌之快,不能解问题之本。还是以北京西站的医托为例,他们存在近20年,早已形成了一条流水线作业,形成外人难以夺食的圈子。何以至此呢?

医托求财而丧德,追逐的是个“利”字。在逐利的道路上代价太低,无疑让他们有恃无恐。按照中国现行的法律规定,至今仍没有一处适用的法律条文可能将医托绳之以法。可供参考的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相较于高额的利益,过低的罚款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

如果有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托,再加之全面覆盖的监管,治理医托短期内必见成效,但治本仍需深挖缘由。目前,中国一般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而基层小医院却举步维艰,医疗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使得人们生病都往大医院跑。以北京为例,日均有70万外地人前去就医,甚至感冒发烧都要赶赴北京寻医问药。如此情况下,医托才有了行骗的对象,才有了生存的土壤。

所以,根除医托,均衡医疗资源才能治本,重点便是加强乡村医疗领域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病看好。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年初部署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时说的: “我到一些地区考察时看到,有些上千人的村庄就一个村医,中国有6亿农民,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看病主要依靠乡村医生,政府在这方面多花点钱,我觉得值得!这比一味花钱建大医院的效用更高。”只有把“医疗资源”这碗水真正端平了,真正解决“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问题,才能掘断医托泛滥的根。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