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长江鱼们的眼泪   [3736]
  该给“刘洋热”降降温了   [4093]
  希腊真会出局吗?   [4726]
  破除隐性歧视 华人还任重...   [3307]
  不结盟求聚力 “上合”...   [3281]
  让敬业成为习惯力量   [5603]
  官员“平民秀”为何受关注   [3859]
  不舍“小家” 才有“大家...   [1632]
  敢于承担责任的英国银行咋...   [3265]
  万达并购:美中文化交流期...   [2904]
  大学无需“造富榜”攒名   [3924]
  政策市,靠不住   [5041]
  缺乏公民意识 改“村”为...   [3695]
  要入名校,请先寄身公厕   [5436]
  中国股市应实现“四个平衡...   [6874]
  货币存量决定房价走势   [5391]
  中国人“围观病”何以百年...   [5109]
  高校减招能提升教育质量吗...   [3794]
  怎样打赢“稀土保护战”?...   [4172]
  “烟草”得奖,“科学”蒙...   [4908]
  如何跑赢“老龄化”   [350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4329]
  家族企业别被“世袭制”难...   [3078]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国籍...   [2316]
  学雷锋要有新意   [4518]
  成也山寨 败也山寨   [2048]
  赴港产子疏与堵   [3941]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警示   [1461]
  公车限行还应“限购”   [1072]
  日本为何逢“春节”就拿钓...   [210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2/4/2015      点击次数:6376

按照往年惯例,12月中旬前后是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而在今年的具体日程公布之前,“供给侧改革”一词近来密集地被中国高层提及。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提的都是扩大内需,如今供需的天平要从需求“一头重”的局面逐渐调向平衡,对于中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12月2日举行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都是供给侧改革,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可见,此前的这些改革概念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此时将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可谓是顺理成章。

与供给侧相对的是需求侧,需求侧更多是短期问题,属于“凯恩斯主义”。而中国倡导扩大内需至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活力不足。其中,出口压力巨大,投资边际效应正在明显递减,而消费需求经过多年培养,其实是旺盛的,扫货日本马桶盖、买空澳洲奶粉……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举世公认。但是,这些消费需求大量输出,并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太多直接利好。

而正如李克强所言,供给侧改革是要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从现实实践看,供给经济学主张减税以及减少政府干预,典型的案例是“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前者侧重减税,后者侧重私有化改革。而从中国政府近年来强调的改革动向看,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如此看来,企业家因此能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在追求数量的基础上,专注于提升质量,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谓是产销双赢。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比于凯恩斯主义的“利益均沾”“立竿见用”“皆大欢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且见效也可能是缓慢的。这就需要有魄力的改革者来推动,执政者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但从执政者本身来说,迎面而来的就是政府管理和官员考核的本质转变。没有了短暂任期内的直观增长数据作为政绩支撑,如何激励官员着眼于长远,将执政智慧投入到供给侧改革?这是顶层设计在制定相关调整政策时不容忽视的。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