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宽松货币救不了中国经济   [8265]
  大上海的安全漏洞   [7441]
  股市井喷时别只记得欢呼   [5237]
  “拯救”中国大兵   [5402]
  华府专家谈台湾选举:两岸...   [5027]
  高速公路还贷到期岂能继续...   [4476]
  腾讯及电信下属动漫网等2...   [7857]
  超标办公楼是在挖谁的“墙...   [7104]
  存款保险制不是“狼来了”   [8435]
  中国:坚定推进大学校长职...   [7194]
  开进波士顿的中国地铁   [6724]
  “沪港通”会是下一个“自...   [7286]
  环球时报社评:国际油价狂...   [7047]
  中国:银行换“芯” 收费...   [6923]
  中国拿什么向贫困宣战?   [5717]
  中国游客 你乱扔矿泉水瓶...   [4719]
  千亿美元旅游逆差提出什么...   [8221]
  中国:“房市不限购就健康...   [7207]
  境内“打虎”,海外“猎狐...   [5803]
  黄金价格下跌或与经济改善...   [7158]
  美企赴华PK中企来美 两...   [7495]
  阿里巴巴上市观察:颔首低...   [6704]
  苏格兰启示录:分离总是有...   [6441]
  中国:公车拍卖不能变成“...   [7064]
  房祖名吸毒之错该不该归咎...   [6819]
  “倒韩”新波 公共辩论的...   [5596]
  中国:下班途中买菜出意外...   [8552]
  美国“高铁梦”成了“世界...   [7224]
  中国:北上广深楼市的“限...   [7099]
  抗击埃博拉:“关键时刻,...   [5633]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来源:侨报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2/4/2015      点击次数:6376

按照往年惯例,12月中旬前后是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间。而在今年的具体日程公布之前,“供给侧改革”一词近来密集地被中国高层提及。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提的都是扩大内需,如今供需的天平要从需求“一头重”的局面逐渐调向平衡,对于中国经济社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12月2日举行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指出,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都是供给侧改革,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可见,此前的这些改革概念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此时将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可谓是顺理成章。

与供给侧相对的是需求侧,需求侧更多是短期问题,属于“凯恩斯主义”。而中国倡导扩大内需至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活力不足。其中,出口压力巨大,投资边际效应正在明显递减,而消费需求经过多年培养,其实是旺盛的,扫货日本马桶盖、买空澳洲奶粉……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举世公认。但是,这些消费需求大量输出,并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太多直接利好。

而正如李克强所言,供给侧改革是要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从现实实践看,供给经济学主张减税以及减少政府干预,典型的案例是“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前者侧重减税,后者侧重私有化改革。而从中国政府近年来强调的改革动向看,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如此看来,企业家因此能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在追求数量的基础上,专注于提升质量,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谓是产销双赢。

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相比于凯恩斯主义的“利益均沾”“立竿见用”“皆大欢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且见效也可能是缓慢的。这就需要有魄力的改革者来推动,执政者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但从执政者本身来说,迎面而来的就是政府管理和官员考核的本质转变。没有了短暂任期内的直观增长数据作为政绩支撑,如何激励官员着眼于长远,将执政智慧投入到供给侧改革?这是顶层设计在制定相关调整政策时不容忽视的。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