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更要行动
来源:光明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1/2016      点击次数:7482

一点杂粮、一个鸡腿还有两本儿童读物,这是5月31日一起超市盗窃案的所有被盗物品。嫌疑人是一位80后妈妈,她告诉民警,自己做这一切是为了两个肾脏疾病的孩子。因为没钱给孩子补充营养,加上六一儿童节到了,所以一时糊涂做出傻事。由于涉案金额上不构成犯罪,警方最终只是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而“最心酸的儿童节礼物”也感动了所有人,有媒体就此发起微公益募捐活动,短短两个多小时收到的捐款额就超过了30万元。(6月2日《现代快报》)

一点杂粮、一个鸡腿还有两本儿童读物,一名“贼”竟然偷这样不值钱的东西,初看之下令人惊讶,细看之下则令人心酸。何也?就在于这背后,是沉甸甸的母爱。这位年轻的妈妈之所以“头脑犯糊涂”,就因为儿童节到了,孩子生病治疗需要钱,自己没有钱,又想给孩子礼物,于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最终被抓现行。令人欣慰的是,这个故事有着完美的结局,在媒体报道之后,公众化感动的力量为捐款的行动,最终为这个家庭筹集到30万元。

在一些人来看,这位“偷鸡腿妈妈”或许只是个案,但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家庭其实还有不少。孩子患病,保障无力,救助没有跟上,家庭生活困难……这样的处境,在一些贫困家庭身上,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很显然,与这些家庭相比,“偷鸡腿妈妈”一开始是同样的不幸,但如今则比这些人要幸运很多。因为他们引发了媒体的关注,获得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救助。而更多的类似家庭,仍然只能在没有社会关注的目光下自生自灭。

可以很肯定地说,在“偷鸡腿妈妈”这个家庭背后,其实是制度的漏洞百出。比如,“偷鸡腿妈妈”的两个孩子都患有肾脏疾病,如果不好好治疗则可以变成“尿毒症”,既然是患病,那么医疗保障在哪里?若是医疗保障足够深入,“因病致贫”的现象为何频频发生?此外,即便医疗保障无法辐射,那么相关的社会救助体系何在?显然,只要医保与社会救助的任何一只手伸过来,这个家庭也不至于那么困难,这位妈妈也没有必要去偷鸡腿。这背后的制度设置,值得拷问。

面对这样的事情,很容易让人想起美国的一个故事:1935年,纽约市长拉古迪亚旁听了一桩这样的庭审:一位奶奶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拉古迪亚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这样的故事之所以被屡屡传颂,就在于其直抵人心。而这背后的旨归,也是对制度的一种反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能把这起事件当成纯粹的正能量事件来审视,因为这样会掩盖很多现实的问题。而必须有所反思: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覆盖面是否足够广?还有多少需要升级的内容?社会救助体系是否完善?等等。而在反思之外,还应有积极的行动:将这背后的漏洞与破洞补全。唯此,类似的“困境家庭”,才会越来越少。不然,在此次“偷鸡腿妈妈”获得救助的辐射效应下,甚至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偷鸡腿妈妈”。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