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多国拉开中国春节游大幕 ...   [7639]
  2017年为民用航空史上...   [7316]
  企业和员工的运作最佳?   [6713]
  美欧正陷入“西方价值观”...   [6381]
  中国:野生动物园安全保障...   [6130]
  “中等国家”才是日本的“...   [7416]
  九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榜样...   [6376]
  中国楼市的最大风险是“调...   [8316]
  吐槽“逼捐”被拘留,民意...   [7992]
  透视中国“游学”:不该重...   [6643]
  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毕业...   [6276]
  牛掰!不丹可一夫多妻或一...   [8526]
  中国:捅开公款存储的潜规...   [6775]
  重庆等12个城市试点生育...   [7334]
  山大:大学校区搬迁到底谁...   [6073]
  网络文学倚重写作软件是自...   [6013]
  日本驻英使馆为何扮演间谍...   [5692]
  中国:为什么过年越来越没...   [6314]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   [5813]
  印度为什么总有恶性强奸案...   [6713]
  中:专家评九城市房地产调...   [6626]
  “毒跑道”不能简化为标准...   [7416]
  生态保护需要这样的壮士断...   [5948]
  不该嘲笑“逃离地球”之梦   [8349]
  破产与合并冲击下的中国钢...   [6259]
  中国楼市杠杆到底有多大?   [8003]
  中国:公务戒酒,罚则还须...   [4726]
  法兰克福成英“脱欧”大赢...   [6428]
  美国大公司内薪酬差距知多...   [8739]
  中国:五证合一与一照一码...   [8224]
中国家长为何集体患有“教育焦虑”?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16/2019      点击次数:8672

近日,一篇关于美国家长逼娃成才的自媒体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热传,很多中国家长读完后心有戚戚焉:看,美国人也和我们一样!孩子不逼不成才,没有课外“恶补”,哪有孩子的脱颖而出。种种“鸡娃”的行为由于得到了大洋彼岸同胞的背书,显得更加理直气壮,迈向寒假补习班的步伐也越发坚定有力。

1313515

2018年12月21日,呼和浩特教育局工作人员巡查教育机构资质,对不合规的办学机构下达整改通知书和停办通知书。

朋友圈“爆款”向来是反映集体情绪的一面镜子。盘点这一两年被热传的文章,相当大一部分都跟“教育焦虑”有关。从“清华北大毕业还买不起北京学区房”到幼升小屡曝“神童简历”——6岁的孩子识字上千、能看《哈利波特》英文原著、懂核反应堆、学过微积分,从3万块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到海淀黄庄疯狂的课外班,一次次刺激着家长脆弱的神经。与其责备这些自媒体为了冲流量而贩卖焦虑,不如正视现实:焦虑一直都在,所以才会被屡屡戳中。

中国家长为何如此焦虑?首先,焦虑源于认识盲区。对4亿多中国家庭来说,教育是家里的头等大事,说是举国重教也并不为过。但是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抓起?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自家孩子的?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家长欠缺深入思考。有认识盲区,就容易从众,既然身边的孩子都在上各种学习班,那我也得上,不上就落后了。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教育最著名的slogan,被其绑架和裹挟的家长何止千千万。由于谁也不知道起跑线的确切位置,因此抢跑时间一再提前,3岁学英语、4岁弹钢琴已经成了很多中国孩子的“标配”,似乎孩子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点,就再也不可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弹一手漂亮的钢琴。

其次,焦虑源于应试教育的残酷。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未停步,近些年来教育部门积极为中小学生“减负”,但是高考“指挥棒”不变,“试卷论英雄”的模式不改,这些举措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比如,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校越来越松,家长越来越疯”;奥数班被取缔、杯赛被叫停后,过段时间会换个名头重出江湖,这是因为家长的需求还在,且相当旺盛。从长期来看,虽然高考被诟病无数,但结合中国国情,它仍然是最公平、最公正、最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可见的未来,高考有望不断改进,但很难被彻底替代。而家长因应试教育而滋生的焦虑,短时间内很难平息。

再有,焦虑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一些新生代父母不再以追求分数为单一目标,但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家庭财力是否能够支撑自己的选择,依旧令他们备感焦虑。一方面是人们接受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现实中并不丰富的选择,让年轻一代家长如坐针毡。清华附小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让家长们看到了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可能,但想跻身这样优质的公立学校,要买得起昂贵的学区房才行;一些私立学校教育理念非常先进,硬件也高大上,但伴随而来的是一年20万元以上的学费。

事实上,从更大的层面看,教育焦虑是整个社会焦虑感的一种投射:草根群体担心上升通道被阻塞,寄希望于子女“更进一步”;中等收入人群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已然力不从心,孩子更是“输不起”;富裕群体烦恼于财富传承,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焦虑之下,孩子和家长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牺牲品”:孩子们早早被剥夺了户外疯跑、挖沙和泥的快乐,转战于各个课堂之中。至于揠苗助长的后果,多半是后劲不足,“赢了起点输了终点”;家长们则付出了真金白银和大把陪读时间,据统计,中国近半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40%以上。

而破解教育焦虑,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顶层设计者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什么才是有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该怎么定义教育。也需要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配合,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社会引导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