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教育类APP应向有害信息说“不”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9/2019      点击次数:6915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近几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类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可自动甄别学习者学习状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对学习者个性化的测评与辅导,建立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但如今,网络上五花八门的APP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更不乏“三观不正”、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类APP、在线教育课程等软件应用,充斥着大量广告,并打着“互联网+教育”“知识付费”的旗号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无法保证制作水平和运营质量,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教育部明确指出的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问题,有害内容还包括诱导收费、给明星打榜打赏、涉假造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变相加重课业负担等诸多方面。网络应用的内容审核技术本不复杂,但是某些APP开发商为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缺乏有效的审核管理,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

  有害APP在校园泛滥成灾,有关部门对APP开发、运营监管不力难辞其咎,而另外一大原因就是部分学校与APP运营商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由于教育类手机软件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很多APP商家便通过发放奖品、赞助项目或者直接给回扣的方式,请学校帮忙推广,引导学生下载使用其软件。而其中那些有害的教育类APP一旦进入校园,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还可能污染校园风气,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

  教育类APP一定要坚持教育为本原则,在内容审核方面,应杜绝一切有害信息以及商业广告等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在商业模式方面,不能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在信息安全方面,要不断提升技术防护能力,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另外,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向学生和家长推广使用之前,应对教辅APP内容进行评估,合理选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而学生和家长在使用教育类APP时,也要慎重,不要过度依赖,更不要盲目下载不明软件而令有害信息乘虚而入。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校园的教学管理责任更加艰巨,而教育类手机应用同样亟待整治。此次教育部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只有对教育APP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坚决向有害信息说“不”,才能为学生打造一片学习净土,保障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