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长江鱼们的眼泪   [3736]
  该给“刘洋热”降降温了   [4093]
  希腊真会出局吗?   [4726]
  破除隐性歧视 华人还任重...   [3307]
  不结盟求聚力 “上合”...   [3281]
  让敬业成为习惯力量   [5603]
  官员“平民秀”为何受关注   [3859]
  不舍“小家” 才有“大家...   [1632]
  敢于承担责任的英国银行咋...   [3265]
  万达并购:美中文化交流期...   [2904]
  大学无需“造富榜”攒名   [3924]
  政策市,靠不住   [5041]
  缺乏公民意识 改“村”为...   [3695]
  要入名校,请先寄身公厕   [5436]
  中国股市应实现“四个平衡...   [6874]
  货币存量决定房价走势   [5391]
  中国人“围观病”何以百年...   [5109]
  高校减招能提升教育质量吗...   [3794]
  怎样打赢“稀土保护战”?...   [4172]
  “烟草”得奖,“科学”蒙...   [4908]
  如何跑赢“老龄化”   [350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4329]
  家族企业别被“世袭制”难...   [3078]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国籍...   [2316]
  学雷锋要有新意   [4518]
  成也山寨 败也山寨   [2048]
  赴港产子疏与堵   [3941]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警示   [1461]
  公车限行还应“限购”   [1072]
  日本为何逢“春节”就拿钓...   [2104]
教育类APP应向有害信息说“不”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1/9/2019      点击次数:6915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近几年,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类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借助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可自动甄别学习者学习状态,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对学习者个性化的测评与辅导,建立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但如今,网络上五花八门的APP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更不乏“三观不正”、色情暴力等有害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教育类APP、在线教育课程等软件应用,充斥着大量广告,并打着“互联网+教育”“知识付费”的旗号向用户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无法保证制作水平和运营质量,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教育部明确指出的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问题,有害内容还包括诱导收费、给明星打榜打赏、涉假造谣、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变相加重课业负担等诸多方面。网络应用的内容审核技术本不复杂,但是某些APP开发商为了压缩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缺乏有效的审核管理,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

  有害APP在校园泛滥成灾,有关部门对APP开发、运营监管不力难辞其咎,而另外一大原因就是部分学校与APP运营商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由于教育类手机软件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在校学生,很多APP商家便通过发放奖品、赞助项目或者直接给回扣的方式,请学校帮忙推广,引导学生下载使用其软件。而其中那些有害的教育类APP一旦进入校园,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还可能污染校园风气,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

  教育类APP一定要坚持教育为本原则,在内容审核方面,应杜绝一切有害信息以及商业广告等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容;在商业模式方面,不能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在信息安全方面,要不断提升技术防护能力,保障用户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另外,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在向学生和家长推广使用之前,应对教辅APP内容进行评估,合理选择,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而学生和家长在使用教育类APP时,也要慎重,不要过度依赖,更不要盲目下载不明软件而令有害信息乘虚而入。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校园的教学管理责任更加艰巨,而教育类手机应用同样亟待整治。此次教育部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只有对教育APP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坚决向有害信息说“不”,才能为学生打造一片学习净土,保障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