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1月30日召开的欧盟峰会上达成共识,准备启动被称作“永久防火墙”的欧洲稳定机制,但很多观察家仍认为,欧债危机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好转。而从中国立场看,中国有必要从危机中吸取更多教训。
欧债危机肇始者无疑是希腊。希腊问题由来已久,当初为加入欧盟就曾找高盛帮忙隐瞒债务。从现状看,希腊政府的处境可谓“动辄得咎”:一方面政府的各种紧缩财政政策和改革招致国内反对,另一方面提出的债务谈判方案又不为债权人接受。此外,还要面临来自于国外的压力——德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指责希腊在谈判中应更强硬。
而评级机构的“火上浇油”也不利于欧债危机短时间内好转。2009年12月,惠誉、标普和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点燃了希腊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至今,三大评级机构共7次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欧元区国家几乎无一幸免。单是今年1月就遭遇两次下调,涉及法国在内的近十个国家。
尽管如此,面对危机,欧洲人显然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新年辞旧迎新之际,默克尔在表示欧洲最终能走出困境的信心外,也警告说克服这场危机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花旗银行经济学家于尔根·麦克也认为若使危机得到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数年,而不是数周时间来实现。
但是这次欧债危机也为欧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各国也在不断探寻对策,这有助于欧盟各国摆脱以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危机应对模式,反思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中的不足。
希腊危机暴露出的欧元区内缺乏与统一货币政策相配合的统一财政政策也促使欧盟各国采取联合措施加以完善。此次欧盟峰会由占欧盟绝大多数的25国决定签署的“财政契约”在欧盟经济政策趋同方面就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危机中的欧洲也对新兴国家给予厚望,不论是去年中国救欧洲的呼声,还是刚刚结束的默克尔访华,欧洲人都中国的诉求都十分明显。对于欧债危机,中国无法做到袖手旁观。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对于与欧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来说,欧债危机的冲击去年就开始显现。
此外,自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来,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也甚嚣尘上,欧美频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摩擦就是例证。奥巴马上月的国情咨文也表明制造贸易摩擦,制裁中国企业和产品,是当前美国政府势必采取的对华政策措施。
然而最重要的,中国需要总结吸取欧债危机的教训。此次危机的深层根源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切分好“社会财富蛋糕”也是未来5年内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此外,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崩溃的爱尔兰和西班牙也无疑为中国上了一课。最后,中国政府也应采取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化。中国审计署去年首度公布,中国地方债务近48兆
占GDP27%。如何防止如此巨大的地方债务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进而危及宏观经济的稳定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