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日本什么都不做的职业,实...   [7503]
  阿里华为竞速新基建:业内...   [7126]
  往中国飞机:买不到的10...   [8443]
  中国新冠患者每人医疗费要...   [9719]
  中国:疫情若恶化 全球或...   [8126]
  中国龙头开发商喊活不下去...   [7513]
  疫情,世界经济带来“百年...   [8404]
  美科学家:新冠病毒“较弱...   [7963]
  中国:代购出现“关店潮”...   [6321]
  “反向春运”:不一样的回...   [7512]
  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亟需“...   [6029]
  中国家长为何集体患有“教...   [8672]
  减税降费与货币政策需协调...   [7246]
  教育类APP应向有害信息...   [6915]
  中国“人口红利”会很快消...   [6023]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国...   [6872]
  嫦娥玉兔月背漫步 月球其...   [6709]
  房产公司雇裸模宣传,低俗...   [8421]
  中国新高考改革走到了哪儿   [6073]
  如何让中国校外培训真正“...   [8392]
  高盛等投行用AI预测世界...   [6382]
  娱乐圈不应成为“冒险家的...   [6471]
  特斯拉:上海建厂为产能承...   [5849]
  中国OFO小黄车高管离职...   [6842]
  限制留学生签证将会作茧自...   [7846]
  人民币身价抬 聪明钱会去...   [6330]
  全球贫富差距继续拉大!报...   [7745]
  生活不易 伦敦人超三分之...   [7439]
  中国商人收购AC米兰帮贝...   [6857]
  仍有9500万美国人没有...   [7271]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8/2012      点击次数:4329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就传出外国人到中国打假的消息。针对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山寨”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有关政府机构专门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收集调查,在中国发现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招摇撞骗,意方现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单,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欧典地板编造“德国血统”、达芬奇家具被曝“贴牌货”,再到美国“飞人”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商标侵权……中国众多依靠假冒洋品牌“暴发”的企业近来可谓官司缠身。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攀附洋品牌,乃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的心态。消费者“崇洋”与企业“仿假”似乎成了“鸡”与“蛋”的关系。


那么,中国人为何“崇洋”呢?笔者以为,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同胞对优秀品质的追求使然,中国的国内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追求吗?过去在大陆产品质量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国内品牌无意在保障质量上多下工夫,而是在假冒洋品牌上绞尽脑汁。要不然,有怎样去解释往牛奶里注三氯氰胺、用医疗垃圾制造儿童玩具、用工业废桶制造炒锅等现象的出现呢?


客观地说是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创造了市场,但在市场的交易中,消费者又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严把市场进入关,如果“中国制造”本身在质量上立不起来,“假洋货”总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损害的不止是消费者,同样有企业的形象乃至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

 


中国百姓多年来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害,无论怎么“打假”、“防假”,依然防不胜防。如今,外国政府机构亲自上门“襄助打假”,不知万能的中国“有关部门”作何感想?难道坐等其它国家也纷纷赴华,演一出“国际大会战”不成?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俨然是一大国,但在维护“中国制造”声誉和国家形象上,却与这形象极不相符。去年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媒体为“中国制造”做广告,但这又怎经得起那些无良企业的“抹黑”呢?意大利赴华打假行为值得官方反思。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