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8/2012      点击次数:4329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就传出外国人到中国打假的消息。针对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山寨”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有关政府机构专门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收集调查,在中国发现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招摇撞骗,意方现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单,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欧典地板编造“德国血统”、达芬奇家具被曝“贴牌货”,再到美国“飞人”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商标侵权……中国众多依靠假冒洋品牌“暴发”的企业近来可谓官司缠身。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攀附洋品牌,乃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的心态。消费者“崇洋”与企业“仿假”似乎成了“鸡”与“蛋”的关系。


那么,中国人为何“崇洋”呢?笔者以为,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同胞对优秀品质的追求使然,中国的国内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追求吗?过去在大陆产品质量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国内品牌无意在保障质量上多下工夫,而是在假冒洋品牌上绞尽脑汁。要不然,有怎样去解释往牛奶里注三氯氰胺、用医疗垃圾制造儿童玩具、用工业废桶制造炒锅等现象的出现呢?


客观地说是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创造了市场,但在市场的交易中,消费者又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严把市场进入关,如果“中国制造”本身在质量上立不起来,“假洋货”总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损害的不止是消费者,同样有企业的形象乃至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

 


中国百姓多年来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害,无论怎么“打假”、“防假”,依然防不胜防。如今,外国政府机构亲自上门“襄助打假”,不知万能的中国“有关部门”作何感想?难道坐等其它国家也纷纷赴华,演一出“国际大会战”不成?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俨然是一大国,但在维护“中国制造”声誉和国家形象上,却与这形象极不相符。去年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媒体为“中国制造”做广告,但这又怎经得起那些无良企业的“抹黑”呢?意大利赴华打假行为值得官方反思。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