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长江鱼们的眼泪   [3736]
  该给“刘洋热”降降温了   [4093]
  希腊真会出局吗?   [4726]
  破除隐性歧视 华人还任重...   [3307]
  不结盟求聚力 “上合”...   [3281]
  让敬业成为习惯力量   [5603]
  官员“平民秀”为何受关注   [3859]
  不舍“小家” 才有“大家...   [1632]
  敢于承担责任的英国银行咋...   [3265]
  万达并购:美中文化交流期...   [2904]
  大学无需“造富榜”攒名   [3924]
  政策市,靠不住   [5041]
  缺乏公民意识 改“村”为...   [3695]
  要入名校,请先寄身公厕   [5436]
  中国股市应实现“四个平衡...   [6874]
  货币存量决定房价走势   [5391]
  中国人“围观病”何以百年...   [5109]
  高校减招能提升教育质量吗...   [3794]
  怎样打赢“稀土保护战”?...   [4172]
  “烟草”得奖,“科学”蒙...   [4908]
  如何跑赢“老龄化”   [350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4329]
  家族企业别被“世袭制”难...   [3078]
  开放的中国需要开放的国籍...   [2316]
  学雷锋要有新意   [4518]
  成也山寨 败也山寨   [2048]
  赴港产子疏与堵   [3941]
  欧债危机给中国的警示   [1461]
  公车限行还应“限购”   [1072]
  日本为何逢“春节”就拿钓...   [2104]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8/2012      点击次数:4329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就传出外国人到中国打假的消息。针对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山寨”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有关政府机构专门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收集调查,在中国发现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招摇撞骗,意方现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单,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欧典地板编造“德国血统”、达芬奇家具被曝“贴牌货”,再到美国“飞人”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商标侵权……中国众多依靠假冒洋品牌“暴发”的企业近来可谓官司缠身。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攀附洋品牌,乃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的心态。消费者“崇洋”与企业“仿假”似乎成了“鸡”与“蛋”的关系。


那么,中国人为何“崇洋”呢?笔者以为,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同胞对优秀品质的追求使然,中国的国内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追求吗?过去在大陆产品质量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国内品牌无意在保障质量上多下工夫,而是在假冒洋品牌上绞尽脑汁。要不然,有怎样去解释往牛奶里注三氯氰胺、用医疗垃圾制造儿童玩具、用工业废桶制造炒锅等现象的出现呢?


客观地说是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创造了市场,但在市场的交易中,消费者又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严把市场进入关,如果“中国制造”本身在质量上立不起来,“假洋货”总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损害的不止是消费者,同样有企业的形象乃至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

 


中国百姓多年来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害,无论怎么“打假”、“防假”,依然防不胜防。如今,外国政府机构亲自上门“襄助打假”,不知万能的中国“有关部门”作何感想?难道坐等其它国家也纷纷赴华,演一出“国际大会战”不成?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俨然是一大国,但在维护“中国制造”声誉和国家形象上,却与这形象极不相符。去年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媒体为“中国制造”做广告,但这又怎经得起那些无良企业的“抹黑”呢?意大利赴华打假行为值得官方反思。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