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黑,更要打掉刘汉们的“...   [4812]
  民间借贷,春天真的来了   [7528]
  “中国式扫黄” 背后的灵...   [7078]
  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   [6151]
  “中国制造”不怕苛责   [8447]
  习近平的威权为体与亲民为...   [7113]
  七成美国人分不清约会与消...   [6358]
  泛政治化也会“一无所有”   [5223]
  中国软实力:增强不难,贵...   [6074]
  读书的总统   [6395]
  中国房产泡沫不能全怪伯南...   [6903]
  美国也重理轻文?   [5796]
  2014年中国一二线城市...   [7094]
  遏制公款吃喝关键在约束权...   [6223]
  美购物季节 亚裔成为消费...   [4717]
  学生成绩差 教师加薪可否...   [6349]
  美国消费者恢复消费信心   [4256]
  美国男性是视觉动物?妻子...   [5852]
  奥巴马医改伤害奥巴马   [4698]
  恒大崛起能否拯救中国足球...   [8063]
  金融专家:人民币国际化尚...   [8221]
  李嘉诚走了,罗杰斯来了 ...   [9470]
  谈钱如何不伤感情?霍家应...   [7254]
  官员欠账吃猪蹄是哪种“风...   [4087]
  中国“绿卡”别中看不中用   [7013]
  中国客踏草坪——宾至如归...   [4582]
  危机现曙光?奥巴马与国会...   [6625]
  中国改革需要超越“区”观...   [4172]
  在天安门广场能看到什么   [6331]
  双汇收购案 能否为中国带...   [7282]
意大利赴华打假思考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18/2012      点击次数:4329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就传出外国人到中国打假的消息。针对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的“山寨”意大利品牌,意大利有关政府机构专门在北京设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经过收集调查,在中国发现60多家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它们或宣称产自意大利,或使用意大利国名、地名、甚至国旗做产品名称,打着“意大利”旗号招摇撞骗,意方现已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名单,呼吁中国政府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欧典地板编造“德国血统”、达芬奇家具被曝“贴牌货”,再到美国“飞人”乔丹状告中国乔丹体育用品公司商标侵权……中国众多依靠假冒洋品牌“暴发”的企业近来可谓官司缠身。有人说中国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攀附洋品牌,乃是为了迎合中国人“崇洋”的心态。消费者“崇洋”与企业“仿假”似乎成了“鸡”与“蛋”的关系。


那么,中国人为何“崇洋”呢?笔者以为,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同胞对优秀品质的追求使然,中国的国内产品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追求吗?过去在大陆产品质量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国内品牌无意在保障质量上多下工夫,而是在假冒洋品牌上绞尽脑汁。要不然,有怎样去解释往牛奶里注三氯氰胺、用医疗垃圾制造儿童玩具、用工业废桶制造炒锅等现象的出现呢?


客观地说是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创造了市场,但在市场的交易中,消费者又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政府部门严把市场进入关,如果“中国制造”本身在质量上立不起来,“假洋货”总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受到损害的不止是消费者,同样有企业的形象乃至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

 


中国百姓多年来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害,无论怎么“打假”、“防假”,依然防不胜防。如今,外国政府机构亲自上门“襄助打假”,不知万能的中国“有关部门”作何感想?难道坐等其它国家也纷纷赴华,演一出“国际大会战”不成?


今天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俨然是一大国,但在维护“中国制造”声誉和国家形象上,却与这形象极不相符。去年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欧洲和美国媒体为“中国制造”做广告,但这又怎经得起那些无良企业的“抹黑”呢?意大利赴华打假行为值得官方反思。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