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勿让假日经济变为“宰客经...   [3452]
  唯冠咬苹果 两败俱伤   [2812]
如何跑赢“老龄化”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3/26/2012      点击次数:3502

北京市老龄委的一位负责人近日坦言“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号称“示范”的北京养老院第一社会福利院,目前有1100张床位,前面排了7000多人,“老人要住进来,至少得等10年”。有记者调查一些公办养老院,都床位已满,数百人排队很常见。

随着大陆老龄人群的增加,加之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国人同胞对养老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养老供给短板随之凸显。


老年人“望床兴叹”绝非北京一地。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去年公布的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而截至2011年底,平均每1000位老人仅有18张养老床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要。


“银发浪潮”席卷而来,中国的准备显然不够。目前中国社会养老的供给模式,主要包括社区养老机构、公办和私立养老院。然而“20平米、两三张床位、没有医护人员”的社区日间照料室指望不上;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没有关系进不去”;动辄每月上万元的私人养老院,按中国目前的家庭收入水平,多少人住的起?如今的养老与幼儿入托类似,“难”字当头。

 


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直接结果,是将养老问题推给个人和家庭。而随着计划生育后一代成长起来,一对年轻夫妇赡养4至6位老人的“倒金字塔”型家庭结构正在形成,如此积累下来的养老问题,势必拖累家庭、危及社会。


当局也已意识到问题的迫切。去年底出台的社会养老五年规划提出,到2015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可达30张,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只是这依然是杯水车薪。要改变中国养老困局,不仅需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完善公立养老服务体系;更要大力推动与规范民间养老——通过出台具体可执行的优惠政策和行业标准,帮助民营养老机构突破资金缺乏、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护工难招、行业水准参差等“天花板”。


今天的老龄化规模和速度,是中国前所未见的,也无先例可循,且养老机制建设一定要跑赢老龄化的速度,赋予公民的长寿以质量意义。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