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从“养”到“用”,破解老...   [5414]
  中国:央企扎堆造地王 丢...   [7446]
  承认知识价值,干嘛还得总...   [6502]
  直升机撒钱的表象与本质   [6849]
  收取古城维护费是抓小放大   [5717]
  最心酸儿童节礼物:要反思...   [7482]
  魏则西之后,癌症免疫治疗...   [6814]
  公共律师在转型社会中的角...   [8643]
  降首付无法解决中国楼市高...   [7553]
  中国如何挤压信贷泡沫?   [6933]
  权利秩序:医疗领域的治道...   [7219]
  “唱空中国”是吓唬市场   [4782]
  川普首战折戟释放了什么信...   [6925]
  哈佛招生趋向引华人担忧 ...   [5620]
  中国房地产去库存:国家任...   [8735]
  在华跨国公司进入竞争常态   [6069]
  中国IP电影还能热多久?   [4705]
  希拉里称将寻“51区”真...   [9912]
  中国大跌休市背后逻辑:央...   [7960]
  谁是下一次金融危机的推手...   [6387]
  如何关怀经历堕胎的女性?   [5829]
  中国“垄断倒卖民工火车票...   [5178]
  靠电子商务拯救世界?   [6359]
  如果早有屠呦呦 古罗马不...   [5826]
  高校追星,勿忘尊重学术   [5847]
  不能等到用工荒才想起职业...   [7544]
  中国:端平供需,谁需调整...   [6376]
  中国房地产内部结构失衡:...   [6023]
  创业不存在好时代和坏时代   [5244]
  “共享经济”不能成“网约...   [4802]
长江鱼们的眼泪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6/29/2012      点击次数:3736

鲥鱼、刀鱼和河豚因味道鲜美,被食客们赞为“长江三鲜”。不过,这些曾经中国人舌尖上的美味,现在却濒临着灭绝的厄运——在长江流域,不断建起的大小水电站,将这些长江鱼类的生存环境撕裂得支离破碎,有媒体在探访长江鱼类的生存状态后用“长江鱼泪”为题疾呼:长江的生态系统,已岌岌可危。

媒体的忧虑并非杞人忧天,近年来长江珍惜鱼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报道屡见不鲜,不仅仅是长江“三鲜”,包括中华鲟、白鱀豚等珍贵长江生物,都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


在“拯救长江生态”呼声的背后,是已经争论了多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于建水电站,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当前能源紧缺,水电是清洁能源,发展水电站不仅可以缓解能源问题,更可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另有声音说,水电站导致流域生态严重恶化,上马水电站需慎之又慎。


水电站发展的大争论,所反映的正是不同群体对于水电的利益诉求。修建水电站,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投资方从其中看到了巨额的利润。不过,笔者以为,水电站的建设是对原生环境的一种人为改造,水电站创造的经济效益再大,也补偿不了其对环境影响的恶果。


全球有许多沉痛的教训可资中国借鉴。美国在其经济发展的阶段,也曾经掀起过水电站建设的热潮,虽然短时间内对美国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让美国人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一共拆除各种水坝近900座,拆除这些水坝所付出的人力、财力之巨大,难以统计。


追求短期利益带来长期生态破坏,无异于饮鸩止渴。遗憾的是,在政绩和利益驱动下,大陆水电站越来越多了,电能短缺问题解决了,但生态却难以复原,若长此以往,被破坏的生态最终还是会惩罚人类自己,难道中国非要走美国曾经走过的“弯路”吗?


当然,长江鱼类的消失,并非完全由水电站所致,也有沿岸大建重化工业的污染问题。今天的“鱼泪”更像是未来人类自己的眼泪,是向发展中的中国亮出一张黄牌。水电站的建设不能超越环境自身的恢复调整能力,保护江河湖海的生态环境,决不是一句说着玩的空话。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