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微信收费之争当回归市场   [3959]
  中国股市改革红利何在?   [6983]
  非典十年,救赎仍未完成   [5213]
  牺牲亲属移民将产生“负能...   [7165]
  让暴行曝光,欢迎为东京审...   [5737]
  一群死猪的“奇幻”漂流   [6207]
  中国楼市“亚健康”牵动世...   [7353]
  关注中国两会,期待更多“...   [7583]
  市长可以不跪留   [4792]
  扶贫特区须走出扶贫怪圈   [5109]
  奶粉限购该让谁脸红?   [7243]
  春节不要虚火要真火   [3629]
  拯救天空 中国不能再耗6...   [8075]
  油品致霾,是谁在“要钱不...   [6454]
  山口访华,中国应对展现“...   [7263]
  第二任开启 奥巴马站在历...   [5708]
  社会心态蓝皮书PK国家健...   [5719]
  开源节流是美国未来的主旋...   [6509]
  美国“对华陷阱”,无法掀...   [4618]
  突击花钱是否违规,解释权...   [7992]
  中华文化应有自己的“圣诞...   [5071]
  还有多少“官亲”在楼市吸...   [8463]
  韩国女总统“知华”未必“...   [5018]
  朝鲜放卫星 制裁有何用?   [7451]
  从两个词解读“习时代”内...   [6205]
  人民币升值难持续???   [4803]
  “房婶”生财“无间道”引...   [6059]
  华裔国会众议员的“阴盛阳...   [6423]
  怎样留住富人的消费   [6751]
  穿上“洋马甲”救不了乳品...   [4817]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7/4/2012      点击次数:5938

中国农业部的一位官员近日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由于设施简陋、方法原始、工艺落后,中国农产品在运输、储存、管理等环节损失惊人,粮食损失率超过8%,蔬菜损失率则是超过20%,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

实际上,粮食生产的产后损失已经不是第一次引起媒体广泛关注,早在十多年前,大陆央视的记者就曾探访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粮仓,结果显示由于仓储和运输能力的不足,造成了粮食的浪费和质量下降。


今天,当大陆的水稻栽培技术不断推动粮食产量攀升时,整个粮食产业却依然面临着储运手段落后、管理滞后等问题,是大陆对此投入不足吗?


据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2012年中央预算的科学技术支出2285多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2.4%。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理事会近期的一份报告也称,中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总额已位列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人们发现,中国的烟草科研都可以在10年内7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但为什么,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领域中,科研却缺位了呢?难道各方不遗余力推动的粮食增产,最后换来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吗?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问题,因为中国有13亿多人要吃饭,因为中国粮食歉收,引发的可能是全球性恐慌。不可否认,当局在抓粮食生产上所取得的成效,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从官员到百姓,当他们在为“中国培育的新水稻品种不断打破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这样的消息欢欣鼓舞时,有没有人关注过,粮食储运环节中的浪费?有没有机构统计过,每次的粮食增产可能被浪费掉?粮食产后管理中的问题可能常常被粮食增产的兴奋所掩盖。


有人说,中国粮食产业仍处“粗放经营”阶段,诚哉斯言。这不仅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缺乏科技指导,也是指储运、加工环节中的粗糙、浪费。粮食生产只是整个产业的一个环节,只有当其真正到了百姓的餐桌上才算是流程结束。


显然,无论官民,不能只追求增产,而忽视储运和管理。大陆近年强调“转变发展方式”,笔者以为,在粮食产业中重视粮食收储和利用的效率,就是最好的“转变方式”。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