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全球第二富”,不惊...   [5726]
  价格改革如何让群众吃上“...   [5227]
  中国社评:嘲弄朝鲜不是某...   [5389]
  消费者的大度,该怎么“笑...   [4953]
  西媒:中国大学生求职 不...   [7452]
  中国:职称评审改革,利益...   [7371]
  全球最糟糕航空公司排行榜...   [4823]
  紧缩之斧不应砍向英语课程   [7290]
  短线观点:美联储9月加息...   [6257]
  地球的空间真的不够用了吗...   [8237]
  中国:落实银行卡免费新政...   [6807]
  奔跑吧,中国人!   [5382]
  侨报:如何让“带薪休假”...   [7286]
  中国医疗资源,既患寡也患...   [7859]
  A股暴跌 隐含“救市悖论...   [6327]
  中国玩具出口:何时达到零...   [6312]
  谁宠坏了国际大牌:爱马仕...   [4797]
  专家:未来10年中国空调...   [6052]
  欧元失败就是默克尔失败   [5827]
  解决伦敦交通需要的不是自...   [6907]
  “互联网+”时代争当“中...   [6424]
  欧洲面临两大移民危机   [6528]
  中国:股市繁荣难当“稳增...   [7454]
  中国官员辞职何时不再是新...   [5320]
  中国股市与楼市的关系   [8724]
  “经济处方”难解决中国老...   [6703]
  美媒:中国女烟民4年增两...   [6874]
  出境游逆差巨大,如何吸引...   [6872]
  中国: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   [6271]
  中国谈:为了不能忘却的历...   [410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8/13/2012      点击次数:2584

近日,两起事件再度将“倒地老人扶与不扶”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带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在上海淮海西路,一名老人因突发脑梗而大面积出血倒地不起,救护车迟迟未到,在旁围观却无一上前搀扶的民众被施出援手的“老外”破口大骂;另一事件中,湖南鱼贩王培军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却遭对方及家属无休止的索款赔偿,最终不堪重负服毒自尽。

6年前的彭宇案中,当事法官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救?”的质疑,让帮扶摔倒老人这样一个单纯的问题成为“中国式”的无解难题。此后,见怪不怪、冷漠相对成了普通大众对此类事件的本能反应。直到“小悦悦”事件,扭曲的社会风气终于遭到如潮的道德考问与反思。然而,这样的考问却又屡次被好心人反遭讹诈的现实撕得粉碎。王培军事件中,人性的贪婪甚至压垮了求生的本能,最终酿成惨剧。在道德的考量上,“扶与不扶”变得无解。


虽然无解,但道德上的声讨与反思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最终使得民众对“摔倒老人”问题愈发敏感,终于演化出个“摔倒老人恐惧症”。其实,考问之余不妨变化思路看待问题,道德范畴的无解或可从物质、法律保障及个人层面找到出路。


针对部分“摔倒老人”通过讹诈骗钱花的歪风,不妨通过法律规定予以纠正。一方面,在完善对“摔倒老人”医疗保障的前提下,缓解其对就医经济困难的顾虑,使其“不必讹诈”;另一方面,规范老人外出的陪护规定,出事问责“陪护人”,使其“不能讹诈”。此外,强化出事现场的视频监控也是关键,证据之下谁都无法抵赖。


但既便如此,好人遭冤枉的情况仍无法百分百避免。除了物质和法律硬件的完善,施助者自身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摔倒老人”面前,施助者不仅需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帮扶摔倒老人还是个技术活儿,莽撞行事,也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后经当事人证实,上海老人倒地事件中,围观民众“见死不救”并非担心遭到讹诈,更多则是因为担心对身患脑梗的老人在技术上救护不当而弄巧成拙。


在“扶与不扶”的讨论深陷道德困境时,法律保障和施助者的见义“智”为才能重塑社会正气。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