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药品价格改革:取消政...   [7322]
  中国股市不会听巴菲特指挥   [5196]
  导游为恶 谁在纵容?   [5012]
  中国:别再让消费者“雾里...   [7022]
  中国:以平常心看待公务员...   [7591]
  美“制造业回归”说易行难   [7414]
  世界不会有第二个新加坡   [7205]
  中国职业年金不应只有“体...   [5449]
  美国权力与智力日益脱节   [6177]
  俄罗斯新意识形态的历史魅...   [6812]
  中国:“买得起”应成楼市...   [6387]
  评论:从麦当劳看美国反“...   [6348]
  8成上海职场女性称未受歧...   [7459]
  治理官员“懒政”,要从小...   [6087]
  保加利亚新娘集市:十几岁...   [4795]
  韩国男性结婚平均花136...   [6174]
  中国人所买日本马桶盖大米...   [8912]
  刺破雾霾“穹顶” 关键在...   [5516]
  网络有禁区 触网当谨慎   [6044]
  经济利益和飞行安全,哪个...   [6205]
  赴韩整容,前面是捷径还是...   [6834]
  低油价考验拉美产油国耐力   [6114]
  终结“自愿加班”需动社会...   [4507]
  “舌尖上的安全”是社稷之...   [7893]
  假货,共同的敌人需共同面...   [5973]
  盖茨喝“粪”水,慈善就要...   [7554]
  “开党组会议讨论给领导送...   [6239]
  美国开征碳税正当其时   [7059]
  倒奶事件为何会发生在中国...   [7634]
  油价下跌将扰乱企业定价策...   [5227]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8/13/2012      点击次数:2584

近日,两起事件再度将“倒地老人扶与不扶”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带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在上海淮海西路,一名老人因突发脑梗而大面积出血倒地不起,救护车迟迟未到,在旁围观却无一上前搀扶的民众被施出援手的“老外”破口大骂;另一事件中,湖南鱼贩王培军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却遭对方及家属无休止的索款赔偿,最终不堪重负服毒自尽。

6年前的彭宇案中,当事法官一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救?”的质疑,让帮扶摔倒老人这样一个单纯的问题成为“中国式”的无解难题。此后,见怪不怪、冷漠相对成了普通大众对此类事件的本能反应。直到“小悦悦”事件,扭曲的社会风气终于遭到如潮的道德考问与反思。然而,这样的考问却又屡次被好心人反遭讹诈的现实撕得粉碎。王培军事件中,人性的贪婪甚至压垮了求生的本能,最终酿成惨剧。在道德的考量上,“扶与不扶”变得无解。


虽然无解,但道德上的声讨与反思从未停止,而且愈演愈烈,最终使得民众对“摔倒老人”问题愈发敏感,终于演化出个“摔倒老人恐惧症”。其实,考问之余不妨变化思路看待问题,道德范畴的无解或可从物质、法律保障及个人层面找到出路。


针对部分“摔倒老人”通过讹诈骗钱花的歪风,不妨通过法律规定予以纠正。一方面,在完善对“摔倒老人”医疗保障的前提下,缓解其对就医经济困难的顾虑,使其“不必讹诈”;另一方面,规范老人外出的陪护规定,出事问责“陪护人”,使其“不能讹诈”。此外,强化出事现场的视频监控也是关键,证据之下谁都无法抵赖。


但既便如此,好人遭冤枉的情况仍无法百分百避免。除了物质和法律硬件的完善,施助者自身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摔倒老人”面前,施助者不仅需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帮扶摔倒老人还是个技术活儿,莽撞行事,也可能好心办了坏事。后经当事人证实,上海老人倒地事件中,围观民众“见死不救”并非担心遭到讹诈,更多则是因为担心对身患脑梗的老人在技术上救护不当而弄巧成拙。


在“扶与不扶”的讨论深陷道德困境时,法律保障和施助者的见义“智”为才能重塑社会正气。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