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来源:侨报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8/16/2012      点击次数:3974

伦敦奥运赛场各路高手在这场4年一次的体育盛宴上拼搏奋斗,奉献了一出出或振奋、或激动、或感人、或可敬的精彩故事。而中国,在经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历史的51金、体育大国地位得到公认后,“唯金牌论”的体育模式正遭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有关奥林匹克精神的重新审视、争论与反思,从未如本届奥运会这般激烈与深刻。当然,本届比赛有关申诉、改判、惩罚、致歉等戏码的频繁上演,也让寻求这场争论的答案变得迫切而必须。

羽毛球赛场上的“让球风波”继续发酵,涉嫌“消极比赛”的4对选手被取消参赛资格,在媒体和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有人说这是“合理利用规则”,认为只要取得最后胜利,让球与消极比赛也是合理战术。的确,从小山智丽(何智丽)、叶钊颖到林丹,在中国的优势项目中国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历史中,这种让球、“放水”情况屡被曝出,而按照“唯金牌论”的逻辑,似乎只要拿到金牌,其手段是光明还是龌龊并不重要。


而今,这个曾“心照不宣”的危险游戏,终于以这种不太光彩的方式在世界面前曝光。也有人指责“规则很不合理,首先应当问责的是制定规则的人”。但正因为有规则,比赛才得以进行。


规则的合理性可以质疑,也可以不断改进,但决定参赛本身,就是选择服从并尊重规则。更重要的是,对奥运会来说,最高规则就是真实比赛、公平竞争。正如奥运开幕式上运动员所念的誓词:“为了体育的光荣和团队的荣誉,我们将以真正的体育道德精神参加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光明磊落,尊重并遵守运动会各项比赛规则……”这其实就是所有参赛者对奥运会的承诺,是必须遵守、不可动摇的规则。用一个小规则的不尽人意,作为违背大规则的借口,只是一种功利至上的逻辑,可谓本末倒置。
因而,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先生尊崇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口号第一次被使用; 1948年,二战后百废待兴的伦敦成功举办了中断12年、象征着和平与希望的奥运会。会场上打出英国大主教彼得的名言:“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 正是这样的精神超越了速度与技巧本身,超越了国界,弥合了分歧,在精神层面加深人们对梦想、公正等理念的认知。


1932年,当“中国奥运第一人”、短跑名将刘长春经过23天的海上漂泊抵达洛杉矶时,这个“胜利的失败者”赢得了无比的尊重,不但参加了冠军聚餐会,还受到所有人起立鼓掌欢迎——那是参与的精神;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途中受伤的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一条腿缠着绷带顽强坚持比赛。


当其他选手结束比赛两个多小时后,他单脚跳着冲向终点时,全场观众先是肃穆静默,然后全体起立有节奏地为他鼓掌,经久不息——那是坚持的精神;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代表团首次一起步入会场,感动了世界——那是和平的佳话;2008年,当菲尔普斯、博尔特这样的选手一次次超越人类极限时,全世界的体育迷们都由衷地为他们欢呼——因为那是全人类共同的骄傲……


时至今日,就在8月2日,中国女子自行车团体争先赛率先撞线,又在最后一刻被逆转,金牌瞬间变作银牌。尽管其中也有对规则的诸多争议,但姑娘们选择服从判罚,并微笑着站上了领奖台。她们打破纪录的成绩不但超越自我,赢得了观众的赞赏,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与歉意;中国乒乓球男单选手王皓把“三连亚”的遗憾也演绎成是一种美,在追逐奥运梦想的路上,他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执着与坚韧,也在与张济科共同庆祝中展现了他的大度与释怀;马术盛装舞步个人赛,日本71岁老人法华津宽昂首、开缰,英姿飒爽地与他的座骑共同完成一曲不老的传说——那是尽情享受奥运的快乐……


竞技体育的魅力究竟是什么?1000个人也许有1000个答案。它可以是为“更快、更高、更强”而拼搏超越,也可以是为“自信、自强、自尊”而不屈奋斗,还可以是为“友谊、团结、公平、理解”而孜孜以求……最重要的是,我需要审视在追寻奥林匹克精神的过程中,有没有偏离方向、渐行渐远?有没有将超越、拼搏简单物化成一枚枚金牌?当然,舆论能够在中国曾获过奥运金牌第一后,对这一问题展开激变与反思,本身就表明中国对奥运的认知理性在成长。


当我们在重新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或许可以找到中国体育再次腾飞与发展更本真、更纯粹、更理性的轨迹。同样,这样的认知更应当超越体育赛场本身,放置在整个中国发展的理念中去。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