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府别作壁上观
来源:侨报 作者: 戴庆成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8/28/2012      点击次数:6371

环球经济持续不景气,新兴大国中国的公民出境游市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各国争先抢夺的对象。然而,应否进一步放宽中国人到本国旅游,近来却不约而同地在多个地方如英国和香港引起极大争议。这个现象正好为中国反思近年中国公民出境游的利弊提供了一个契机。


先说英国,根据英国旅游局两年前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游客的假日支出高达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每次出行平均花费1677英镑。然而,由于复杂的签证制度,去年赴英旅游的中国游客只有14.7万人次,远低于前往法国的120万人次。所以英国商务机构近来极力推动“简化”中国游客赴英签证制度,但遭到负责保卫边境安全的机构反对,认为放宽签证会威胁国家安全。


英国对应否放宽中国人到英国旅行安排的争议,近日也在香港出现。内地早前宣布,9月1日起进一步放宽自由行安排,预计有410万人非深圳户籍居民可申请自由行前往香港。香港零售业和旅游业大多表示欢迎,认为可以为香港零售业带去商机,但不少学者却批评有关政策会对市区人口、设施带去沉重压力,要求停止进一步开放自由行。


为什么香港和英国部分人士会置中国旅客这个“财神爷”不顾呢?个中原因,除了出于社会治安考虑,很大程度与近年中国游客在出境游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的问题日渐突出有关。早在2002年,香港《亚洲周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游客的“七宗罪”》的报道,历数中国游客的脏、吵、抢、粗、俗、窘、泼的各大“罪状”。时至今日,中国公民出境时的种种不文明行为问题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恶化迹象。巴黎、华盛顿等地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树起了“请勿喧哗”、“请勿随地吐痰”等中文告示牌。在香港,有市民甚至在报章刊登广告,反对蝗虫(暗讽内地旅客)到香港旅游。


平心而论,出境游出现不文明行为的中国公民,只是少数,但由于中国旅客基数大,少数人的行为往往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旅游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过程,游客有时被赋予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大使的身份。中国游客在领略外国文化风情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修养呈现给外国人,外国人通过这些形成对中国的印象。少数中国游客在旅外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公共道德的不文明行为,难免引起外国人反感,甚至被视为暴发户而看不起,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


当出境游不文明行为影响国家形象时,中国政府应通过各种管道,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让他们做一名让人尊敬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大可借鉴外国经验,对即将代表“国家形象”的外出公民进行相应的文明规劝。譬如,美国“商业为外交行动组织”编写了《世界公民手册》,提出“世界公民”概念,中国也有必要为出国的公民编写类似的“文明规劝手册”。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