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涨工资最幸福”的启示   [7094]
  要“幸福”,先扫拦路虎   [5537]
  三一状告美国:中企不能再...   [7248]
  收入分配改革须靠民众   [7258]
  中国增资IMF,应防份额...   [6847]
  不仅要为痴呆症正名 更需...   [4524]
  星巴克的“大瓷大杯”   [4582]
  堕胎背后,是失败的性教育   [6952]
  幸福,不是问出来的   [6085]
  高速路拥堵: 世上没有免...   [5832]
  大陆:节假日要休假更要休...   [4263]
  购物卡实名制乱象背后:单...   [6423]
  大陆应谨防妖魔化“捐精”   [6275]
  大陆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   [3143]
  中国教育去行政化要落到实...   [4762]
  默克尔为何主张紧缩救欧洲...   [7305]
  面对强悍的360,百度真...   [9374]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   [5212]
  中国签证新规无碍华人身份...   [7204]
  游客行为事关国家形象,政...   [6371]
  中国人别对房产税寄望过高   [5029]
  是时候重温奥林匹克精神了   [3974]
  “扶老人恐惧症”之解   [2584]
  中国外储会在5年内耗尽?...   [7438]
  让球沉疴,该休矣!   [3967]
  中外合作办学 大胆前行   [6018]
  中非交流,企业先行   [6431]
  华人应如何看待种族歧视问...   [2759]
  救救“道德落水者”   [4693]
  中粮食浪费何其惊人   [5938]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唐”回得了吗?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9/6/2012      点击次数:5212

大陆媒体近日报道说,十三朝古都西安正在实施一项宏大的规划,截至今年8月,当地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已达28个,遍布城区与近郊,总面积超过了5个西湖,造价高达百亿元人民币。当地政府欲重现西安在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盛景。

按图索骥,西安的水利工程并非一时兴起。依据规划,西安今年将在西南郊破土动工的人工湖——昆明池。据史料记载,汉唐时期的昆明池前后共存世95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最大的人工湖,但终因唐末国力衰退,长年未进行维护,遂干涸为陆。


到了现代,缺水、少湖却成了西安人共同的记忆。西安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陕西省和中国人均的1/3和1/6,是个极度缺水城市;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中,西安曾居于首位。


古今对比如此悬殊,令人唏嘘。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水就像是人体的血液,血脉通畅则行运亨通。西安政府希望通过“舒经活络”,找回“盛世”的感觉,从而走向复兴之路,本无可厚非,但若造福子孙后代,还需以史为鉴,吸取邻里教训,扬长避短。


与西安位于同一纬度的另一座古城——河南洛阳,如今已是人造水系交错纵横,宛如江南水乡,但有媒体报道,当地因打坝拦水,修建的橡胶坝过于密集,每到汛期涨水,通往知名石刻艺术遗址龙门石窟的道路往往被淹,近年来已多次被迫关闭景区。而在咸阳,由于蓄水工程面积过大,一年要蒸发掉150万立方水,变成当地最大的耗水工程。这些
“大跃进”式形象工程,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果,却遗患无穷。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力推的一个方向,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空间扩张、改造,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拍脑袋”的情况依然不少,甚至出现了一些“南树北种”、“污河上筑坝造景”等乱象。


那些“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更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恶果。追求环境优美,首先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和承受能力,涵养水源,更应尊重科学。否则,“重回盛唐”计划就是南柯一梦,现代“昆明池”也会再次干涸。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