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新闻列表
  打击“李鬼大学”要根除“...   [7447]
  陈光标的慈善正在广告化   [6962]
  翻出郭美美的“底牌”来   [7936]
  世界杯猜想   [7624]
  事业单位改革能否纠偏教师...   [6102]
  提升文化形象不能靠出国“...   [5232]
  落马官员为何多好“通奸”...   [5583]
  印度股市领涨劲头足 市场...   [7405]
  中国古玩市场 只见浑水不...   [4052]
  为“肥胖的中国”呐喊   [5318]
  高铁让新疆与北京更近   [6736]
  给企业减负,老话题要有新...   [5097]
  中国“绿卡”,提升国家实...   [4113]
  7000人旅行团,求你别...   [6082]
  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 买...   [7391]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是...   [6468]
  郭施亮:提防A股低市盈率...   [5303]
  财政花钱会让奶粉更安全吗...   [5073]
  洋奶粉有新规,国产奶粉何...   [5779]
  证监会为何如此“放纵”I...   [7265]
  中国房地产会崩盘吗?   [8395]
  去掉机关食堂的机关才是走...   [8221]
  “药儿园”事件引发的法律...   [7105]
  以色列外交官罢工因“差钱...   [5823]
  原油市场不放开难争国际定...   [7193]
  新闻分析:西方制裁能否压...   [5596]
  政府、央行该不该出手救房...   [4662]
  客机失联能警醒民航业吗   [6084]
  "请不要相信这人的话!"...   [4219]
  没了审批 监管要跟上   [5882]
西安大造人工湖 “重回盛唐”回得了吗?
来源:侨报 作者: 钟海之      编辑:国际社会事务评审中心     时间:9/6/2012      点击次数:5212

大陆媒体近日报道说,十三朝古都西安正在实施一项宏大的规划,截至今年8月,当地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已达28个,遍布城区与近郊,总面积超过了5个西湖,造价高达百亿元人民币。当地政府欲重现西安在汉唐时期“八水绕长安”盛景。

按图索骥,西安的水利工程并非一时兴起。依据规划,西安今年将在西南郊破土动工的人工湖——昆明池。据史料记载,汉唐时期的昆明池前后共存世95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最大的人工湖,但终因唐末国力衰退,长年未进行维护,遂干涸为陆。


到了现代,缺水、少湖却成了西安人共同的记忆。西安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陕西省和中国人均的1/3和1/6,是个极度缺水城市;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严重缺水的40个城市中,西安曾居于首位。


古今对比如此悬殊,令人唏嘘。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水就像是人体的血液,血脉通畅则行运亨通。西安政府希望通过“舒经活络”,找回“盛世”的感觉,从而走向复兴之路,本无可厚非,但若造福子孙后代,还需以史为鉴,吸取邻里教训,扬长避短。


与西安位于同一纬度的另一座古城——河南洛阳,如今已是人造水系交错纵横,宛如江南水乡,但有媒体报道,当地因打坝拦水,修建的橡胶坝过于密集,每到汛期涨水,通往知名石刻艺术遗址龙门石窟的道路往往被淹,近年来已多次被迫关闭景区。而在咸阳,由于蓄水工程面积过大,一年要蒸发掉150万立方水,变成当地最大的耗水工程。这些
“大跃进”式形象工程,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果,却遗患无穷。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力推的一个方向,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空间扩张、改造,从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拍脑袋”的情况依然不少,甚至出现了一些“南树北种”、“污河上筑坝造景”等乱象。


那些“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更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恶果。追求环境优美,首先需要考虑的生态条件和承受能力,涵养水源,更应尊重科学。否则,“重回盛唐”计划就是南柯一梦,现代“昆明池”也会再次干涸。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社会事务评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