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游客来美人均消费高居...  [7415]
 全球银行利润三甲属华 英...  [4587]
 唯冠苹果iPad商标案调...  [6905]
 中国家庭净资产超美21%...  [6041]
 中企来美投资纠纷激增 需...  [2279]
 国际金价跌至一年前水平  [2837]
 国际油价跌破每桶80美元...  [3349]
 美国2012年军火出口将...  [6304]
 美国成中企跨境收购最大目...  [3608]
 中国奶粉靠外企并购转型 ...  [6337]
 希腊新民主党赢得选举暂留...  [7112]
 受大地震及核辐射影响 中...  [5824]
 伦敦奥运会中国企业赞助无...  [4358]
 中国银行成为首家获得在台...  [6417]
 美股仍是最安全避风港  [8239]
 中国央行称将坚持稳健货币...  [6307]
 西班牙:欧债危机新的风暴...  [5672]
 纽约油价欧市盘中大幅下跌  [2743]
 欧债恐慌蔓延商品延续跌势...  [5283]
 希腊债务危机升级 留守温...  [3769]
 日元对人民币直接交易启动  [2943]
 中国经济放缓或引发连锁反...  [4127]
 用美国生产取代中国制造?  [6931]
 菲称会为香蕉种植者提供援...  [3084]
 韩华集团获伊拉克 99亿...  [3751]
 李嘉诚:长和系资产交予长...  [7425]
 中国社科院蓝皮书:今年房...  [8275]
 不再视为畏途 中国在美投...  [3613]
 中国造纸商喜欢美国废纸 ...  [5736]
 人民日报:“三驾马车”全...  [1724]
不再视为畏途 中国在美投资“胃口”大开
来源:侨报网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5/24/2012      点击次数:3613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两国不断的贸易摩擦,也印证了中美“角力”背后的复杂情况。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近期中资企业对美国公司的一系列并购,无论是影院、银行,美国似乎都不在乎,美国究竟在意什么?中国的“购物清单”,谁又是下一个?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报道,近期美国的资本市场可谓风起云涌,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上市后股价的拙劣表现和摩根大通(JP
Morgan)20亿美元的亏损,吸引了所有媒体和政客的目光。这让来自中国的企业大连万达斥资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影院巨头AMC公司,成了一件不太受国会关注的“小事儿”。不过不得不承认,万达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要知道,这本来是一件足以引起巨大反响的收购案。


    传统意义上说,美国一向视中国为经济上的竞争对手,美国经济迟迟不能复苏,也让美国对日益发展的中国充满“敌意”。这种从竞争到“仇视”的转变不无理由,制造业从西方转向东方、美国企业在中国面临的种种不适应以及中国政治体系与美国价值观相左等等,都让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浑身“不自在”,造成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同时,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鲜有投资美国的成功案例。


    万达并购AMC可谓中美两国娱乐业间一连串交易中的“大获全胜”之作,其规模超过了2004年联想集团(Lenovo Group Ltd.)以17.5亿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 电脑业务的记录,开启了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的新篇章。事实上,中国在中美经济的较量中仍然扮演着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角色,万达的动作,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情况正在逐渐转变。不过迄今为止,中国在海外的投资大多仍集中在自然资源行业和领域,不管是在非洲还是世界其他地方。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亚洲顾问、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Ken Lieberthal)说,中国正逐渐意识到美国是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市场,同时也是学习营销和品牌策略等一系列关键技能的“老师”。


    “中国在美国投资的经验可谓少之又少。”李侃如解释道,“美国作为一个难于打开局面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金山’。”而相关数据也支持了李侃如的这一说法,研究表明,中国认为美国是一个困难市场的看法正在逐渐松动。2010年,中国公司花费在在美新建项目和收购上的金额超过50亿美元。


    但同时,直接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业如国防工业对于外国投资仍然是“禁区”。中美关系专家丹•罗森(Dan Rosen,)说,本周的交易显示一切投资都是待价而沽。“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美国市场对中国投资关闭的观念是绝对不正确的,”他说,“就算中国的企业已经进入我们的‘后院’,美国人也无比从容。”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系列的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与中国持有的1.17万亿美国政府债务相形见绌,可谓“小巫见大巫”,与之相比,那才是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最为紧要的“轴”。万达所做的任何交易,都不及中国保持“人民币不升值”的货币政策,更能引起美国国会的“抓狂”。


    然而必须要面对的是,无论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有多紧张,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如果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胃口不断上升,银行、影院、国债,都将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在美“购物清单”,还会增加一个又一个名字。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