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它的每一个举动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此前,市场对于美联储是否会提前缩减量化宽松(QE)一直争论不休。而随着9月份的临近,再加上近期的经济数据颇令人“纠结”,美联储将在何时缩减购债规模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一时间激起了正反阵营更加激烈的论战。
反对派坚信过低通胀是症结所在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的加速,美联储将于今年下半年缩减量化宽松规模的预期增强,市场普遍预测从9月份开始放缓QE的可能性最大。美国的消费、就业等一些利好数据均为放缓宽松提供了支持。然而,反对提前缩减购债规模的一方则担忧,持续偏低的通胀率是制约QE放缓的关键因素。
反对阵营指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升0.2%,同比上升2%。除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食品(行情 专区)和能源类商品,美国该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1.7%,均符合市场预期。然而,该月的制造业物价指数(PPI)则远逊于市场预期。劳工部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PPI环比零增长,同比增长2.1%,低于6月份的数据和预期值。扣除食品和汽油价格的核心PPI环比增长0.1%,同比增幅也仅为1.2%,降至2010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PPI主要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其变化最终将传导到消费者领域。远低于预期的PPI值意味着过低的物价水平将减缓美国的通胀压力,也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通缩威胁。该阵营认为,低通胀将有可能导致物价和工资水平螺旋下降,过低的价格水平将使得消费者和企业推迟采购计划,从而导致恶性通缩的发生。尽管美国经济总体上复苏强劲,但持续偏低的PPI水平仍应引起美联储的警觉。从现阶段低通胀的角度来看,美联储在9月份缩减购债规模或许时机还不成熟。
此外,反对提前退出QE的一方认为,7月份美国新屋开工数仅为89.6万户,低于预期,其中在美国楼市中占比最大的独栋别墅下降至59.1万户,为2012年11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而反映未来房屋动工量的营建许可数在7月份也仅达94.3万户,低于此前专家预期的94.5万户。两个数据都低于预期则意味着房屋市场对经济的拉动小于此前的预估值,美国经济的增长或将小幅放缓。过早缩减QE将抑制经济恢复,很可能加剧通缩威胁。因此,最好的做法是等到经济数据稳定向好后再缩减购债规模。
正方阵营认为缩减QE时机成熟
尽管低通胀是制约提前缩减QE的症结所在,但支持9月份放缓购债的一方则认为,近期通胀率持续偏低是受暂时性的因素影响,不会导致通缩。如果排除了通缩对美国经济的威胁,那么,除非就业市场突然恶化,美联储很有可能将于下月缩减QE。据8月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7月份美国就业人数增加了16.2万人,失业率也从6月份的7.6%下滑至7.4%。截至8月10日,美国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32万人,创2007年10月份以来最低水平;而持续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也从前一周的302.3万人减少至296.9万人。
QE退出的支持方认为,失业率的持续下滑和通缩威胁的排除已为9月份缩减购债规模扫平了障碍,而近期持续向好的经济数据更是为其铺平了道路,美联储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份零售销售环比连续第四个月增长,扣除汽车、汽油和建筑材料外的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增长0.5%,好于预期,并创7个月以来最大月度升幅。核心零售销售是美国商务部衡量消费者支出的一项关键指标,其持续增长将有利于美国经济摆脱通缩的影响。该数据公布后曾有经济学家指出,今天的零售销售数据将使美联储继续保持在9月份缩减QE的轨道上。
此外,支持阵营还指出,近日旧金山联储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量化宽松除了推高资产价格外,对刺激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几乎为零。最近,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已呈现上行走势,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上周五曾触及2.86%后于北京时间19日午间,再度刷新至2.86%,创下近两年来新高。达拉斯联储行长费舍尔曾表示,国债收益率近日大幅上涨的原因在于市场认识到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不会永远维持下去。因此,支持派认为多项数据均证明是时候开始缩减量化宽松了。
后续信息仍将影响政府决策
鉴于正反双方如火如荼的争论,有专家指出,经济表现决定政策方向,现阶段还有部分信息没有公布,9月份议息会议之前的美国各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数据和8月份非农报告在内的额外信息都将影响投票委员们在9月份议息会议上的决定。
专家还指出,美联储将于北京时间8月22日公布的7月份FOMC货币政策的会议纪要也许会透露美联储是否会在9月份放缓QE的线索。如果美联储有9月份开始放缓QE的打算,其会议纪要里很可能会讨论一些操作细节,比如减少购债规模的数量,涉及哪些资产等。此外,纪要中有可能提到美联储各派成员选取的放缓QE影响因素的指标,对这些数据的追踪也有可能分析出美联储对下月缩减QE的倾向。在信息尚未完全搜集之前过早下定论只会令结果更加扑朔迷离,因此,继续关注后续就业数据以及7月份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后再下结论也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