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下称“世行”)4日最新发布的报告称,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水资源短缺,因此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未来35年内下降6%,迫使人口迁移,并引发暴力冲突。
世行在这份《高温与干旱:气候变化、水与经济》的报告中指出,人口增多、收入增加和城市扩张的综合影响将会导致人类对水的需求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水的供应则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
城市水资源至2050年或减少2/3
世行报告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目前水资源丰沛的地区,如中非和东亚,都会面临缺水,而已经缺水的地区,如中东和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缺水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由于水对农业、人体健康和收入的影响,相关地区的经济增长到2050年可能会下滑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6%只是在目前水资源政策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中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该变化对西欧没有很大影响,但对世界比较炎热干旱通常也比较贫困的地区影响则很严重。
世行在报告中还警告,淡水资源减少,加上来自如能源和农业等其他用途的竞争,到2050年,城市可用水资源可能会比2015年减少2/3.
报告称,水资源无法得到保障的话,可能会大大增加发生地区冲突的风险,比如,干旱引起的粮价暴涨有可能激发潜在的冲突,最终迫使人口迁移。报告称,在一些经济增长受制于降雨量的地区,旱灾和水灾引发了移民潮和暴力事件激增的现象。
报告同时认为,改善政策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一些地区有可能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将经济增长率提高5%。
报告作者、世行资深经济学家理查德·达玛尼亚表示:“希望还是有的,如果政府针对缺水问题提高用水效率,把25%的水用于价值更高的用途,那么损失也会显著减少,部分地区甚至有可能消失。改善水资源管理可以带来高额的经济红利。”
10亿劳动者受高温作业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ILO)在4月底发布的报告也印证了上述气候变化将引发GDP损失的判断。
ILO在其报告中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工作场所温度条件恶化,新兴经济体将损失多达10%的工作时间,而对于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作时间的损失,意味着在经济产出方面将产生几乎同样程度的不利影响。
这份题为《气候变化和劳动:高温作业的影响》的报告,参考了此前针对各经济体开展的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日益频繁的极端温度条件对劳动作业影响的最新研究。
报告指出,过高的工作场所温度是广为人知的影响职业健康和生产效率的危险因素,也是热疲劳、中暑,乃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死亡的风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在一些气候比较脆弱的国家中,有超过10亿劳动者及其雇主,以及社区已经受到了工作场所严重高温的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对于劳动作业的影响并未在全球和各国的气候或就业政策中得到充分反映。
报告表明,在某个国家,气候变化导致的总体有效工作时间损失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4%。高危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南美洲北部、北非和西非、南亚和东南亚。而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一些室外劳动作业情况较多的最不发达国家尤为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