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上市公司起诉纳斯达克...  [5446]
 美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风...  [2032]
 中国官媒巨头争驻纽约 负...  [1732]
 美国财政部长将于10日访...  [1124]
 美国市场:多国追赶“中国...  [1426]
 乌克兰与欧盟完成了关于乌...  [4057]
 日本或将购买100亿美元...  [3246]
 欧洲央行:欧债危机可能蔓...  [3801]
 欧元区有望向IMF注资1...  [1769]
 联合国机构:全球经济面临...  [5621]
 引港资赴法投资 法国与香...  [3443]
 华文媒体热议中国纪念入世...  [2115]
 山东重工收购意大利法拉帝...  [2083]
 瑞士央行维持欧元兑瑞士法...  [2539]
 美银美林:明年全球经济增...  [6331]
 美媒称中国出口产品涨价嫁...  [7892]
 中国专家:存准率春节前或...  [714]
 中国周小川回应幸福感下降...  [426]
 欧元还是没挺住  [3367]
 汇丰PMI预览指数49....  [1141]
 国际金价跌破1600美元...  [3371]
 香港金融发展指数首次超越...  [1458]
 中国:股市投资遭遇重创 ...  [11729]
 中国洋酒消费疯狂 拉非1...  [5661]
 中国确定五大经济任务,坚...  [3752]
 中国百姓切身感受财富缩水...  [14236]
 中国:近期连发校车安全事...  [10232]
 欧洲寒冬中国出口企业订单...  [9855]
 中国:洋猪肉冲击中国肉价...  [4728]
 世界银行副行长:2030...  [8753]
中国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 加快培育制造业优质企业
来源:人民网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7/3/2021      点击次数:6297

从中国工信部获悉,为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优质企业,中国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准确把握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总体要求、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10个方面指导意见。

近年来,中国优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企业发展质量、影响能力等都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含香港和台湾地区)达133家,位居全球第一,但平均营业收入、利润仅为美国入榜企业的81%、60.3%。世界500强品牌数量全球第四,落后于美国、法国和日本。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其中优质企业是领头雁、排头兵。加快培育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优质企业,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

《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梯度培育格局,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

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各类企业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对此,《指导意见》从支持企业自身做强做优做大方面提出了六项任务举措:一是加强国家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和开放,引导企业更深更广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引导企业广泛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凝聚政府、企业合力,共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三是把握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四是搭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协作中共同提升。五是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塑造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自身软实力。六是鼓励企业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撑企业开放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指导意见》注重发挥优质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在自主创新、强链补链、融通发展等方面,提出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鼓励领航企业对上下游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等措施。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