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新冠疫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导致全球债务持续升高,发达国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零利率也使通胀开始抬头,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在此情形下,不同经济体应如何面对风险,迎接挑战?
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8届全球年会5日继续召开,与会首席经济学家们就全球通胀、债务和经济风险的影响及应对展开深入探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表示,当前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十分明显。2021年全球复苏仍在继续,但遇到越来越多逆势,存在明显断层。一方面,一些国家复苏相当快;另一方面,一些国家正在面临高通胀的风险。
吉塔以美国为例,指出美国通胀10月份又进一步上涨,通胀在美国已经不限于某些领域,而是非常广泛的现象。但美国经济复苏非常强劲,基本上接近疫情前的水平。她预计在接下来几年美国通胀将慢慢下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则表示,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广义货币M2有10%以上的增长,远高于正常增长水平,这是由财政刺激政策和美联储的国债购买计划导致的。
彭文生直言,“在我看来,美国的通胀估计会在2023年之前都保持较高的水平,这对美国以及对全球经济来讲都是很大的挑战。”
与之不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博格洛夫则对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情况感到担忧。“发达国家的情况确实对整个世界会有重要影响,但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意识到,新兴世界现在增长的幅度预计会低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幅,这是很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新兴世界有可能在近期不能回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
这与吉塔的观点不谋而合。“经济复苏的速率在各地有着很大差异。美国经济复苏非常强劲,从中长期看美国通胀不会产生太大问题。但对于很多新兴经济体来说,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挣扎,一些国家GDP还没有完全恢复,通胀却超过了预期。”她说。
吉塔进一步指出,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在通胀方面也不一样,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必须要依照每个国家具体情况而制定,同时要保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框架的公信力。
她提醒,当前复苏态势还不是特别稳定,要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此外,各国央行也需要在政策方面保持沟通,以防市场恐慌。
全球通胀对中国有何影响?
法国巴黎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指出,随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改变对“通胀暂时性”的看法,一些人开始预期美联储量宽收缩的时间可能会缩短,提高利率的时间有可能往前提,这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构成一定的外部压力,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阻力。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强调,需要向市场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关键是怎么理解充裕的流动性,如果贷款条件越收越紧,经济活力必然下降,社会融资总规模肯定下降,因此有必要去调整。”陈兴动说。
在陈兴动看来,中国经济明年有必要重提稳增长、保增长,恢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在宏观政策调控方面,他提醒,政策出来以后一定要对其进行评估,有时候每个单项政策都是正确的,但是结合在一起,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压力。此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和市场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