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盘点全球高薪蓝领职业 韩...  [7305]
 俄罗斯将驱逐350名越南...  [6548]
 花旗集团计划全球范围内裁...  [6094]
 斯洛文尼亚将实施新退休制...  [6443]
 日本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计...  [5925]
 沙特处罚谎报雇员企业  [5896]
 俄出台法律规定外国公民赴...  [7503]
 韩国女性工资比男性少39...  [5792]
 松下“瘦身”裁员万人 或...  [9592]
 反紧缩大罢工席卷欧洲  [4128]
 日本国家公务员退休金将削...  [5831]
 BBC员工希望代总裁能掌...  [4239]
 美国国会再现“女性年” ...  [6307]
 加拿大移民部长:应客观对...  [7028]
 沃尔沃将进一步裁员 波及...  [7423]
 美公务机巨头豪客比奇拟关...  [6098]
 意大利企业雇员平均少于四...  [5804]
 沙特建筑人工成本为海湾地...  [6154]
 美国10月失业率7.9%...  [5847]
 劳动人口剧增 印度面临巨...  [8574]
 西班牙失业率创36年新高...  [6358]
 日本领取救济金人数连续3...  [5816]
 索尼日本总部裁员2000...  [6235]
 四大制造业厂商将培训1....  [6281]
 多名UFO专家神秘死亡 ...  [8105]
 诺基亚裁员潮波及东莞 明...  [10]
 西门子或宣布全球裁员和关...  [5745]
 大型共同基金寻求控制华尔...  [7193]
 最大铂金生产商南非英美铂...  [4638]
 美国9月非农增加11.4...  [4569]
过去18年日本人年均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来源:新华社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10/4/2018      点击次数:8426

  又有日本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凭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1日分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细观日本不难发现,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常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视。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从出现到获得高度认可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本庶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26年。

  因此,那些追热点、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许会有很多论文发表,但可能永远获不了诺奖,因为是建立在别人研究基础上。现年76岁的本庶佑获奖后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他这次得奖能够进一步加速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给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带来勇气。他说,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研究成果要回馈社会耗时较长,期待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地对待基础研究。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总结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近年来,《科学技术白皮书》多次声称,日本科技创新力正出现衰退。

  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从最高年份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在政府科研预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今年2月,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发表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多篇幅多角度对日本大学面临的危机予以报道,声称在过去十几年间,日本的科学研究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在急剧下落。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日本诺奖得主也在专访中敲响“日本科学研究正濒临危机”的警钟。梶田隆章指出,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是决定论文数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这三个方面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认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日本年轻人出现远离科研的趋势。

  2016年诺奖得主大隅良典等诸多日本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日本社会要创造环境,消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不用顾虑眼前,可以安心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也提出,日本应加强科研投入,并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