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法国收紧房贷审批条件 低...  [8519]
 欧洲议会党团推进  [8410]
 滥发体育俱乐部成员补贴 ...  [8163]
 在日工作的外籍人员超16...  [6978]
 年末期望落空 韩国近七成...  [8454]
 担心美伊开战被征召入伍 ...  [9223]
 阿政府宣布为私营员工涨薪...  [7745]
 法罢工“决战”月:停工将...  [8053]
 中菲未来五年将联合培养3...  [8330]
 芬兰总理因处理国企劳资纠...  [8175]
 法国政府召开危机会议 紧...  [8405]
 中挪商讨海员劳动标准 中...  [8223]
 MMK酒店涉嫌违反劳动法...  [7653]
 美国纽约市亚裔警官数量显...  [7659]
 英国陆军研发电动坦克 称...  [8704]
 巴西今年第三季度失业人数...  [6543]
 透视德国福利待遇,德国人...  [9727]
 厄总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  [7458]
 惠普公司宣布将最多裁员9...  [8264]
 韩国职工生育配偶带薪休假...  [8369]
 英伦敦金融城疯狂裁员 高...  [8373]
 哈萨克斯坦计划大幅减少国...  [7745]
 工作忙到没时间购物?澳大...  [8093]
 日本银行试行服装自由化获...  [7955]
 孟政府取消公务员休假应对...  [8325]
 英希斯罗机场面临罢工 1...  [7956]
 德国新法为低收入家庭子女...  [7162]
 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总干事...  [7932]
 德意志银行拟裁员2万人 ...  [8526]
 美国“独立日小长假”乘机...  [7915]
过去18年日本人年均一个诺贝尔科学奖
来源:新华社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10/4/2018      点击次数:8426

  又有日本人获诺贝尔科学奖。凭借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的贡献,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与他的美国同行詹姆斯·艾利森1日分享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世纪以来,算上少数后来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科学家,获诺奖的日本科学家已有18人,相当于每年诞生一位诺奖得主。

  细观日本不难发现,日本人连年斩获诺奖,离不开日本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常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视。

  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颁发给基础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性成果,而基础研究成果从出现到获得高度认可通常需要相当长时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球诺奖得主取得诺奖研究成果的平均年龄是37.1岁,而他们获奖时平均年龄是59岁,从出成果到得奖平均等待22年。本庶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免疫抗体,他的主要成果是1992年获得的,从出成果到得诺奖等待26年。

  因此,那些追热点、快出成果的急功近利式研究也许会有很多论文发表,但可能永远获不了诺奖,因为是建立在别人研究基础上。现年76岁的本庶佑获奖后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他这次得奖能够进一步加速基础医学领域的发展,给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带来勇气。他说,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但研究成果要回馈社会耗时较长,期待社会能够更加宽容地对待基础研究。

  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虽然近些年来诺奖大丰收,引起世界瞩目,但日本各界却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发布一份《科学技术白皮书》,总结日本的科研实力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全球主要国家进行比较。近年来,《科学技术白皮书》多次声称,日本科技创新力正出现衰退。

  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到,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只有日本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减少,从最高年份2004年的约6.8万篇减少到2015年的约6.2万篇;全世界引用次数排名前10%的高质量论文中,日本占比从世界第4位降至第9位;在政府科研预算方面,日本2018年的投入只是2000年的1.15倍,在世界主要科研大国中增长最少。

  今年2月,日本《东洋经济》杂志发表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多篇幅多角度对日本大学面临的危机予以报道,声称在过去十几年间,日本的科学研究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说都在急剧下落。益川敏英、梶田隆章等日本诺奖得主也在专访中敲响“日本科学研究正濒临危机”的警钟。梶田隆章指出,研究资金、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数量是决定论文数量的三大要素,如果日本在这三个方面继续恶化,未来将难以获得诺奖。

  日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认为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培养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日本年轻人出现远离科研的趋势。

  2016年诺奖得主大隅良典等诸多日本有识之士多次呼吁,日本社会要创造环境,消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不用顾虑眼前,可以安心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养年轻研究人员的体制,日本的科学将空心化”。2018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也提出,日本应加强科研投入,并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