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我国将提速农村职业教育 ...  [152]
 农村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职...  [761]
 九部门联合推进农村职教改...  [382]
 九部门合力推进农村职教改...  [102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  [1425]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   [211]
 高分考生弃本科选高职渐趋...  [154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7...  [476]
 他们为何放弃本科选高职?...  [1763]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  [437]
 教育部:中职免学费范围将...  [3014]
 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  [822]
 教育部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  [348]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  [147]
 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155]
 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六中全...  [134]
 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  [107]
 中央财政下拨20亿重点支...  [1446]
中国90后入职场尽显鲜明多元个性 期待"要钱更要闲"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8/18/2012      点击次数:8503

“90后”新人陆续进入职场,尽显鲜明多元个性

工作,喜欢比待遇更重要

眼下,刚刚大学毕业的“90后”新人正陆续进入职场。面对“90后”新人展现出的鲜明、多元的职场个性,用人单位有喜有忧。对此,人力资源专家呼吁,对于“90后”职场新人,社会和企业不妨多些宽容和理解,并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期待“要钱更要闲”

一些“90后”初入职场,就让公司管理层“领教”到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宋先生的公司招了7名大学生,其中6名是“90后”,结果3个月培训期还没结束就走了4个,公司整个招人计划被打乱。“90后”给出的“闪辞”理由让人匪夷:“伙食不好,不想呆了”、“上班路上地铁太挤”、“公司装修太土,瞧着压抑”……

“在‘90后’眼里,对工作的欢喜程度比待遇更重要。”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许琳认为,在工作中,“90后”往往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他们很看重工作内容与自己兴趣是否匹配,以及公司氛围、工作自由度等。面试时,多数“90后”不谈“薪水”,“增长见识”、“增加经历”倒常被他们挂在嘴边。因此,一旦他们不喜欢这份工作了,也绝对不会“熬着”。

许琳还注意到,比起“70后”、“80后”,“90后”更注重“假期”概念,期待“要钱更要闲”,带有加班、夜班、无固定双休日等字样的岗位很少受他们青睐。

思维开放,少有上下级概念

“90后”的鲜明个性,也受到了一些公司的认可与欣赏。“‘90后’说话很直接,面试时这样,正式上班后还是这样。”一家日用品公司的高管说,他与“90后”员工对话,对方很少有上下级概念,“这在以前的年轻员工身上是不太多见的”。在一次公司高管与新员工见面会上,一名“90后”还当面对公司各项制度进行“挑刺”,指出软肋并建言献策,受到老板青睐。

不少用人单位对“90后”表现出的开放思维也颇为中意。小石放弃了电信公司“铁饭碗”,一门心思往喜欢的广告公司“钻”。他利用自己的动漫设计特长将策划方案做得妙趣横生,虽是新人,但已在职场中崭露头角。传媒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史女士认为,“90后”员工有活力、有激情,在工作中往往是表达意见建议最积极的群体。与“70后”、“80后”相比,他们领悟力更强,思维更开放,在建筑等相关艺术类领域中,“90后”的作品更生动、鲜活。

宽容心态,多些理解和帮助

“与其盯着 ‘90后’的一些负面‘标签’不放,不如充分用足他们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专家认为,“90后”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他们在职场中表现出的个性,代表了一个新趋势。希望社会和企业能对“90后”抱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多些理解和帮助。同时,企业管理层也需掌握更多管理心理学,以更好地帮助“90后”员工成长。

记者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盟,携程已提出要把公司打造成“最适合年轻人工作的地方”。公司注意到,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这批年轻人,正是中国现代旅游业起步腾飞的亲历者,他们的创意会让旅行体验更“酷”。因此,公司在员工中征募“80、90旅游智囊团”,从年轻人需求、体验等角度,对产品研发设计提出意见建议,使产品更贴近市场潮流趋势。不仅如此,公司还成立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团体,并设有足球、篮球、游泳、拉丁舞、瑜伽、街舞等20多个员工俱乐部,组织员工参与环保、助学等公益活动。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令“90后”如鱼得水。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