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我国将提速农村职业教育 ...  [152]
 农村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职...  [761]
 九部门联合推进农村职教改...  [382]
 九部门合力推进农村职教改...  [102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  [1425]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   [211]
 高分考生弃本科选高职渐趋...  [154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7...  [476]
 他们为何放弃本科选高职?...  [1763]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  [437]
 教育部:中职免学费范围将...  [3014]
 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  [822]
 教育部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  [348]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  [147]
 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155]
 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六中全...  [134]
 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  [107]
 中央财政下拨20亿重点支...  [1446]
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杰出人才招聘
来源:科学网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12/23/2012      点击次数:6076

华北电力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文、经、管、法等多学科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坚持“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敏锐把握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立足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发展新需求,依托电气、动力、自动化、经济管理等优势学科,大力开展新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与环境、能源安全、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2002年组建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使学校成为国内能够培养核电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五所高校之一;2006年创建国际上第一个“风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2007年,学校先后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 2010年创建能源与环境研究院,着力构建“大电力”学科体系,打造学科特色。近年来,学校相继推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151”人才工程和三级责任教授岗位制度,启动“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延揽了一批冲击学科前沿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在培养和引进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一支以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领军,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杰出人才引进范围
1. “千人计划”项目候选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候选人

2.“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候选人、拔尖人才(拟聘为教授)

3. 优秀青年人才(拟聘为副教授)

招聘条件
1. “千人计划”项目候选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候选人“千人计划”候选人: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长江学者:具有博士学位,自然科学类原则上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原则上50周岁以下;国外应聘者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相应职位;特聘教授保证聘期内每年在我校工作9个月以上;讲座教授保证每年能在我校工作3个月以上。

2.“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候选人、拔尖人才(拟聘为教授)“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候选人: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引进后全职回国工作;拔尖人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50周岁以下。在学科建设中起到带头人和核心骨干作用,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3. 优秀青年人才(拟聘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0周岁以下。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合作者,主持重要科研项目。

优厚待遇
对于引进的杰出人才,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购房补贴,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等,相关待遇可以面议,详情请与我们联系。我们诚挚地欢迎海内外杰出人才加盟我校,共创辉煌!学校网址:http://www.ncepu.edu.cn引进高层次人才所需专业或研究方向:联系地址:北京市回龙观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人事处邮政编码:102206联 系 人:马老师联系电话:(010)61772130、61772414电子邮箱:mxy@ncepu.edu.cn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