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农村,投身基层,我们是黑土地里注入的新鲜血液,在大地的脉搏里汩汩流淌;燃烧激情,播种智慧,播种希望……”
近几年,在湖北高校毕业季里,总有一批毕业生伴着激情昂扬的宣誓词,告别都市,像蒲公英一样,奔赴农村的三尺讲台,将知识和希望播撒在偏远乡村孩子们的心田。
他们是全国最年轻的乡村教师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资教生。
机制创新:引导大学生投身农村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高中从初中“拔”教师,初中从小学“拔”教师,一些村级小学只好找代课教师维持运转,教师素质很难保证。作为科教大省的湖北,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而很多大学生宁愿选择蜗居在城市,也不愿意去乡村。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以政府出资买岗的形式,每年从普通高等学校中遴选一批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服务期3年。
“刚启动时,我们还担心没人来报名。”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谈起资教行动仍不掩当时的忧虑。结果10天时间,省内28所高校的455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最后有306名学生签约成功。2005年,资教行动在全省推开,重点资助贫困县(市)农村乡镇学校。省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均可报名。
湖北省此举不仅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还有效搭建了向农村输送高水平教师的通道和机制,为当地教育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2011年,湖北省创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做法荣获了当年“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
截至2011年,湖北共从省内外291所普通高校选派20462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全省84个县(市、区)的1900多所乡镇中小学任教,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农村学校紧缺学科专业毕业生占30%以上。
人文关怀:过半资教生服务期满留乡从教
到农村任教,一去就是3年。天之骄子们的心是怎样被“拴”在大山里的?
8年来,湖北省教育厅为确保资教行动顺利实施,真正让优秀的大学生能“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不断补充和完善机制保障,先后为资教生提供了12项优惠政策。
比如,教育部门会给一所学校至少派3到5名资教生,有的学校甚至多达十几人,并让他们住在同一栋周转房里;服务期内考核合格者将获得每人每年5000元的奖励;每年选送一批服务期满的优秀资教生到国外培训;毕业生来自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符合推荐免试资格的,可先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办理注册手续,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等。
这些看得见的措施,激励了广大资教生在农村挥洒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但记者了解到,那些可能没在文件当中出现的举措,更是温暖了他们的心。
到乡镇任教前和3年服务期间的暑假,湖北省教育厅对参加资教的毕业生免费培训3到4次。每年当他们踏上“下乡”的列车时,湖北省人事、财政、编制等部门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为投身基层的资教生们送行。
目前,服务期满的20462名资教生中,有超过半数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任教。
注重实效:资教生在贫瘠的教育土地上“开花”
2005年,好不容易读完大学跳离农门的陈敬道,在学校看到资教行动的海报后毅然报名参加。因为回家当老师是她的理想,而且她所资教的学校答应提供两间平房让她和养父一起生活。
当年7月,陈敬道搀扶着63岁的养父,走进了位于仙桃市农村的范关高中。
初涉教坛的陈敬道上起课来自然大方。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不易的她,真心疼爱每一个孩子,3年服务期内累计拿出5000余元为学生们解困。
2007年,陈敬道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她用所获奖金,设立了敬道助学基金。如今她已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副校长。
像陈敬道一样在农村教育天地里干出一番成绩的资教生还有很多,为了让“来之不易”的资教生们能在当地“扎根”,湖北各地教育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在贫瘠的教育土地上“开花”。郧西县大胆放手,让资教生担当毕业班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乃至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让其在复杂的环境中尽快成长;阳新县通过全面实施“种子计划”,把2004年以来签约的657名资教生当作“种子”来呵护,助推资教生群体在基层有所作为。
近几年,资教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生。8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教生成长为骨干教师、走上管理岗位。
“资教队伍中人才济济,他们撑起了农村教育的半边天,农村教师队伍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因这一批批年轻的‘顶梁柱’而大有希望。”湖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蔡民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