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美编郑萌/制图
择业时,近九成毕业生更看重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待遇
追逐梦想和柴米油盐,如果二者冲突,你会舍弃哪一个?对于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迫在眉睫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八成受访者不愿“迁就”,择业时最看重的是个人兴趣与能力。
调查
近八成毕业生择业不愿“迁就”
哪些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择业取向,个人兴趣与能力还是家人意见?会考虑个人价值体现吗?还是以专业为主,或者是工作环境和稳定性?
河南商报记者对河南人才市场、郑州市职介中心及部分郑州高校的调查发现,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高达77%的受访者首先选择了个人兴趣与能力,并表示个人不感兴趣的工作不会“迁就”。
“如果心情不爽,再好的工作我也不会去。”昨天上午,在郑州市职介中心参加招聘会的马鸣回答得很干脆。马鸣称自己是河南人,即将从湖北某高校毕业,春节后开始在郑州找工作,曾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教过英语,应聘时说好的一个月内办社保,结果一个半月也没信儿。拿到首月工资后,马鸣甚至没和主管沟通,直接就离职了。
在马鸣看来,专业与职业是否对口并不重要,只要岗位让人喜欢,“我就有能力干好。”
故事
案例1
看重薪酬,跳槽2次仍没涨薪
郭华是郑州市农业路上一家酒店的前台经理,月薪2200元。他做前台经理已经一年了。“一年前,我每月2200元,现在还是这个数。”郭华的口气中有些无奈。目前就职的酒店是他第3个东家。
“他有些浮躁。”当着郭华的面,酒店老板王先生仍相当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王先生称,有好多事郭华都不愿意学。有一阵子,王先生让郭华去买菜,每次菜钱都对不上,“连个账都对不好。”
王先生认为,每月2200元的工资足够对得起郭华的工作了,“我相信即便他再换一家,估计也就这么多。”
“我在第一家酒店干了4个月,一直不涨工资,就想着跳一家试试看,没想到在第二家干了仨月,还是不涨。”郭华称,刚开始跳槽到王先生酒店时,王先生称很快会涨,“现在还是没戏。”
案例2
毕业不足一年,工资翻了一番
月薪从1500元涨到3000元,朱辉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今年4月份,朱辉还是个整天被单位同事呼来唤去的小角色,到了5月份,他已是另一家公司的人事部门经理了。
朱辉的前领导李先生是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公司驻河南的负责人,他见证了朱辉一年来的成长。“朱辉从来没说过要跳槽,在我手下做事,每项工作都很认真地完成。”李先生说。
朱辉说,他当初到李先生手下做事时,就是想学一套人事管理经验。朱辉说,自己努力做好李先生交给的每个任务,如果手头工作做完了,便以“学徒”的身份去各个部门帮忙。
“其实,我给别人帮忙是有‘目的’的。”聊起往事,朱辉笑称自己是“偷学成才”。跳槽后,新公司的老板同样很欣赏朱辉的勤奋与干练,上周通知朱辉,最近准备给他每月再加200元的通信补助。
建议
放下身段
先求稳定再求发展
“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放下身段。”聊起对毕业生的忠告,人力资源专家、易才河南总经理庄海飞称,“脑海中别有‘我是大学生’的概念,先求稳定,再求发展。”
根据庄海飞的观察,现在不少知名企业都不招聘大四的应届毕业生,而改招大三学生,每年大三学生即将放暑假时,他们都会选拔一批进入企业实习,合适的话就留下来。当然,这些企业的选拔都很严格,笔试后,要进行好多轮的面试。
“大三的学生可塑性强,生活压力也不大,而大四的学生,毕业后要面临很多问题,再培训已经有些晚了。”庄海飞说。
庄海飞的另一个建议是“忠诚”,“无论在哪个企业,只要在岗一天,就要保持一天对单位的忠诚。”
“现在大学生都爱‘骑驴找马’,稍不如意就离职,这很不可取。”庄海飞称,“一个没有耐心和耐力的人,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和重用。即使在驴背上,只要用心,同样会有所成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大学生能记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