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有699万高校学生毕业,招聘岗位却比往年下降15%,毕业生就业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行业吸纳能力降低。
“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困难”的结构性矛盾尖锐。具体体现为,毕业生真正想要去的岗位越来越少,但岗位、职位数量本身并不少。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处办公室主任冯兰东认为,毕业生的就业目的地偏好大城市、沿海城市,职位上偏好“光鲜”“体面”的工作,导致大城市、好工作很多人抢,但内陆城市、不够“光鲜”“体面”的工作无人问津。
另外,记者也发现,就业压力也存在专业间的结构性差异,近年来扩招力度大的专业、师资力量弱或是专业性不强的专业以及女生多的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格外大。
一些行业的吸纳能力减弱,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难点之一。据山东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德建对来校进行的几次招聘会观察发现,虽然企业总数没有减少,但华为、中兴等通讯业的招聘职位数量在减少,幅度为7%-8%。来校招聘的企业中,制造业、外向型服务业、外向型金融业所受冲击和减员较大。
缺少职业规划,心态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记者发现,一些毕业生“淡定”“不着急”的心态并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都在观望,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缺乏对职业的长远规划。
一些企业负责人认为,“90后”的学生比较看重自我需求,较少考虑雇主想法,不太愿意委屈自己,不太愿意合作。“他们对于互联网上的虚拟世界非常了解,但对真实的职场世界了解远低于‘80后’。”冯丽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