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我国将提速农村职业教育 ...  [152]
 农村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职...  [761]
 九部门联合推进农村职教改...  [382]
 九部门合力推进农村职教改...  [102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  [1425]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   [211]
 高分考生弃本科选高职渐趋...  [154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7...  [476]
 他们为何放弃本科选高职?...  [1763]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  [437]
 教育部:中职免学费范围将...  [3014]
 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  [822]
 教育部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  [348]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  [147]
 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155]
 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六中全...  [134]
 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  [107]
 中央财政下拨20亿重点支...  [1446]
沈阳:实打实服务让大学生找工作不难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8/4/2014      点击次数:4831

将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重点,确保这类人群100%实现就业; 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实名制管理体系, 组织他们参加培训, 为他们提供岗位信息; 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提高期满留用率,沈阳市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们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让他们在浑河两岸安居乐业。”近日,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李建国说。

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

作为老工业基地, 沈阳市在企业改制中产生了不少困难家庭。 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是沈阳市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家住皇姑区的王欢,2013年从渤海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求职,但结果并不理想。 回到家后, 她了解到沈阳市就业部门可以向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推荐工作,就提出了申请。“区就业部门先后帮我联系了两个岗位, 第一个我不太满意, 第二个就是我现在从事的文员工作,我很喜欢。”王欢说,“我参加工作之后, 工作人员经常回访, 问我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困难并帮我解决。”

“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我们采取了一对一帮扶、 提供多个岗位供选择、公益性岗位兜底等多种措施。近3年来,全市共有1082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李建国说。

实名制管理个性化帮扶

“早在2008年,沈阳市就开始探索就业实名制。 我们通过各级就业服务平台,采取逐一排查的方式,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非本市生源的高校毕业生, 全部纳入实名制就业管理体系, 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就业帮扶。” 李建国告诉记者,“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未就业毕业生的信息, 今年, 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对实名制登记的宣传力度, 在全市发放了5万张宣传单;另一方面由社区人社协理员上门普查。”李建国说。

家住大东区、 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的郭菲, 是实名制的受益者之一。 “在社区登记了信息之后, 我申请到了就业补助, 补助金直接被打到社保卡中,非常方便。”郭菲说, “我参加了就业部门组织的免费培训之后, 顺利找到了工作。”

近年来,沈阳市每年参加实名制管理的高校毕业生年均7.5万人。以实名制为抓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沈阳市科学研判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势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就业管理质量、建立就业信息披露制度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高就业见习留用率

推进就业见习是沈阳市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3年毕业于渤海大学的石少朋,是鹏博士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的一名员工。 “毕业前夕,我到鹏博士参加就业实习,见习期结束后就留在了公司。”石少朋说。

“我们公司跟就业部门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的机会。目前,公司通过就业见习招聘过来的大学生已经有40多人。”鹏博士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招聘专员王微微说, “就业见习满足了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而且,通过见习期的培训和传帮带,提高了见习生的工作能力。”

“近3年来,沈阳市参加就业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298人。我们每周二都会举办见习 ‘双选’招聘会,为见习基地和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双选’平台。目前,沈阳市10大就业见习基地已全面启动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规模,提高就业见习的质量,严格见习基地管理,提高留用率。”李建国说。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