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欣赏风光旖旎的乌江画廊、吃起风味独特的烙锅美食、观看欢乐的苗家芦笙舞表演……国庆假期,位于贵州乌蒙山腹地的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花招”不断,惹来众多游客“打卡”,人气十足。
“这两天村里接待了近万名游客,比去年增加了一半,车都快停不下了。”新仁苗族乡党委书记罗玉鹏说,化屋村紧靠乌江上游的岸边,今年国庆假期新开通一条水上观光路线,投运了多座精品民宿,还准备了小吃展览、节目表演等活动,村子正在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化屋村曾是一个“悬崖村”,被险峭的群山和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包围”。近年来,村里修建了约10公里的旅游公路,加上民居改造、绿化整治、修建旅游码头等,贫困偏僻的化屋村逐渐吃上了旅游饭。
“村子通了路之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老百姓也得了实惠。”45岁的化屋村村民刘毅说,他是村子里第一批回乡创业的村民,化屋村进行旅游开发后,他和妻子回家开了农家乐,主打苗家长桌宴和特色农家菜,现在一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
刘毅说,在当地政府牵头下,他还与一家旅游投资公司签订合同,准备将自家空置的老房屋用来打造精品宿舍,有了效益还能参与分红。
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以旅游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九项旅游扶贫工程。同时,通过金融支持、文旅融合、产业变革、社会力量帮扶等,鼓励各地优先推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助力精准脱贫。
化屋村是受益的村寨之一。在盘州市岩博村,当地把酒文化、制作工艺融入乡村旅游,实现“旅游+工业+文化”融合,村集体资产达到9200万元;在毕节市织金县龙潭村,当地通过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千亩荷塘种植基地,推动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发展,带动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据统计,贵州已在66个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19495处,其中,在16个深度贫困县开发旅游资源4490处,建成旅游项目3105个。
贵州还出台、实施乡村旅游建设管理三个省级标准,从旅游设施、旅游安全、主题特色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更新换代”,建成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等1515家。2019年上半年,贵州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381.98亿元,同比增长33.8%,占全省旅游收入的24.1%。
截至目前,贵州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近90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