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无锡举办的高规格太湖人才峰会上,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将一亿元大奖颁给了在无锡创业已有8年的中科院院士丁汉及其团队。
丁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奖励的资金将用于研究院加大人才的引进、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加大成果的工程化,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制造、自主可控软件等领域攻克一批 “ 卡脖子 ” 技术,推动一批高端制造工艺和装备产业化。
这是地方政府在人才竞争中“顶天”的一个典型缩影,但如何“立地”更值得关注。2017年,无锡作为地级市实现了经济总量过万亿元大关,转型发展成为关键词,高科技新兴产业成为主力军,物联网、集成电路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
目前,无锡拥有人才总量 176 万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 40 万人、高层次人才 12.8 万人、留学归国人才 1.45 万人、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团队 874 人在内的人才大军,并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企业 1477 家,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 460 亿元,其中销售超 2 千万元企业 124 家、销售超亿元企业 34 家,37 家企业成功上市。
在5日下午举办的长三角一体化高校就业论坛上,无锡市人社局则发布“立地”型人才新政,并同步进行了专场招聘会,以最大程度摆脱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无锡市人社局局长吴春林在发言中表示,经过多方梳理,预计全年可挖掘10万个大学生人才岗位,目前已有近3000家用人单位提供了5.4万个大学人才岗位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为了尽快摆脱疫情对人才供需带来的影响,无锡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了人才就业的支持力度,对原有激励制度进行了升级和加码:
一是对不超过45周岁的海外留学归国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可申请“先落户、后就业”,取消在锡就业大专学历年轻人的参保时间要求;
二是对毕业生租房补贴的“提档升级”;
三是提升对初创业项目的补贴和窗口期;
四是对研究生及其以上到无锡找工作的提供公务员出差的差旅补贴;
五是在公共出行上给予1年2元随便乘的专属公交一卡通以及免费游园卡;
六是对企业招录本科大学毕业生给予2000元/人的补贴支持等。
吴春林表示,当前,平均每天有50名青年大学生通过审核落户无锡,每个月为大学生发放1000万元左右的租房补贴。
从实践看,这些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处处长侍旭表示,2020年已给无锡提供了200个大学毕业生,且都集中在重要行业和重要岗位。江南大学校长助理张光生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当前大学生本科就业率为82%,其中有25%的本科生和33%的研究生选择留在无锡。
多个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的本科就业率普遍在80%以上,这与往年有所降低,主要原因是很多单位提供的岗位需要与毕业生进行多轮线下交流才能确定,而受疫情影响最终面试时间无法确定。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锡在吸引才人领域的诸多做法获得了长三角协作办的肯定和支持。长三角协作办组长罗伟光表示,会对无锡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争取写入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案例。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段育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0年度人才到位率创下企业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是工作做得早,从大二大三开始就开放在校优秀的大学生进企业实习,给予补贴。
当前,无锡最大的产业是集成电路,产值仅次于上海。无锡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黄安君对21记者表示,产业每年会产生近1万个左右的岗位需求,并且会长期持续。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教授表示,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呈现“v”形,且在恢复中。
为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在8月5日的论坛上,无锡推动与全国近30所重点高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联盟,搭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长效对接平台,以联盟统一行动的方式,更好促进和平衡人才供需两端。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在太湖人才峰会上表示,会根据形势对“太湖人才计划”进行修订和优化,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服务人才制度,提供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出入境等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发展的后顾之忧。
“针对论坛上的各种观点和建议,我们下一步的一个重点是要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充实基层所缺乏的医生、教师等专业人才。”与会的无锡人社局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