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江苏东台市密集举办17场...  [5823]
 湖南新春招聘会企业打保守...  [6097]
 25名越南人非法入境中国...  [5260]
 湖北省5年内将培养开发5...  [4753]
 2月23日起扬州市区人才...  [5843]
 宣城将高薪引进紧缺人才百...  [4382]
 外企瞄准中国高端研发人才...  [5639]
 广州最低工资涨至1550...  [5027]
 西藏工会建起15个农民工...  [6904]
 人社部:2013年将启动...  [7545]
 中石化拟解聘千名应届毕业...  [6079]
 北京人社局承诺:不允许拖...  [6318]
 北京市级机关公开选404...  [8194]
 天津出台新政吸引外地生源...  [6015]
 济源市发布2013年事业...  [7683]
 中国民航大学诚聘海内外杰...  [8153]
 频频被曝天价工资 公证处...  [8036]
 湖北两万资教生奔赴三尺讲...  [5639]
 人社部:小微企业新招用高...  [5846]
 2013年中国国考笔试成...  [6846]
 陕西:从2013年起高校...  [5837]
 北京:2013年首场大型...  [6503]
 大连家庭服务业协会安置近...  [5724]
 中国人社部:2013年新...  [9207]
 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杰...  [6076]
 媒体曝光住房公积金行业差...  [7729]
 中国人社部:养老金双轨制...  [8624]
 福建2013年起取消师范...  [7335]
 2013年将有近700万...  [8102]
 南开大学打破教师“铁饭碗...  [5823]
西部彩票销售大增背后:近5年农民工增加18.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8/3/2020      点击次数:6749

  7月底,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的彩票数据显示,全国共销售彩票1239.00亿元,同比下降41.7%。但步入6月份,13地的彩票销售总额(包括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已出现转正。

  在2015年到2019年的5年间,中国彩票销售经历了冲高回落的过程,但是部分地区的彩票购买却保持火热。过去5年,西部地区的彩票销售额增长惊人,如果计算5年来的彩票销售额增幅情况,中国31个省区市中,增幅排名前11位的,有7个为西部地区。

  多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指出,彩票的边际支出和绝对支出,都随着家庭平均收入的增长而下降。调查显示,彩票购买与收入主要呈现倒U字型结构,即相对低收入但并非最低收入人群为彩票购买的主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西部地区的彩票销售增速排名靠前,是受到西部农民工回流与城镇化快速提升的双重影响。由于购买彩票的人群呈现倒U字型的特征,因此在彩票销售增速变动的背后,反映出各地人力资源流动的特征。其中,农民工在西部地区的快速增长甚至从外地回流,成为刺激当地彩票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低收入者偏好买彩票

  中国哪些地方购买彩票最为火热?

  从彩票购买总金额上看,广东多年都位居第一,排名2-5位的分别为江苏、山东、浙江和河南,与这些地方作为人口大省的地位相称。

  但是,如果计算人均购买额,各地排名将发生明显的改变。人均购买额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西藏、浙江、北京、江苏和天津,常住人口一年在彩票上的花费人均超过400元。

  人均在300元-400元之间彩票购买额的地区一共有13个,8地的彩票购买额在2019年则在200-300元之间。湖南、贵州、海南、山西和广西在2019年人均彩票购买额相对较低,其中广西人均彩票购买额为141.71元,从人均购买额上看是最为不热衷购买彩票的地区。

  如果看人均购买额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这一数据又将发生变化,除了西藏占比“傲视群雄”之外,宁夏、陕西、青海、云南等地的彩票人均购买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均超过1.5%。

  人均彩票购买额靠前的地区,比如浙江、江苏、北京在人均彩票购买额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上排名较低,显示从消费结构中彩票并不在这些地区中占据重要分量。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彩票购买热度与当地的消费习惯有关,但也和当地相对低收入人群的现金充裕度密切相关。

  2008年,北京理工大学王素娟等人在《河北企业》上发布的文章指出,通过对886名彩票消费者的调查显示,福利彩票消费者的收入分布呈现明显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的彩票比例最大,为33.6%,排名第二的是801-1000元月收入的彩民,所占比例为21%。

  收入在800-1500元之前,在2008年是哪类人群?《中国统计摘要2013》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为15780.8元。按照五等份分组来看,中低收入户为10195.6元,中等收入户为13984.2元。换句话说,在当年城镇居民中的中低收入户与中等收入户对彩票的偏好应该更为明显。

  哪些人群是典型的彩票购买偏好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换句话来说,在上述调查发表的2007年-2008年,农民工的平均收入在1001-1500元之间,是彩票购买偏好最强的人群之一。

  2019年的彩票数据也显示,一些高收入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北京和上海,在彩票购买金额上并不算低。其中北京常住人口人均彩票购买额为522.42元,上海人均彩票购买额为389.76元,排名全国第3和第8位。但是人均购买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北京只有0.77%,上海更是只有0.56%,上海为全国人均彩票购买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最低的地区。

  与之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5万元以下的地区,比如青海、陕西等地,人均彩票购买额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明显更高。
  西部农民工回流快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近5年每一年各地的彩票购买额增速发现,2015年到2019年5年间,西部地区位列当年增速前十名的分别达到6、7、5、3、6个省份。

  如果统计近5年来各地彩票的购买额增幅,前11名中有7个为西部地区。具体来看,西藏、四川、贵州、新疆、重庆、云南和青海分列近5年以来购买金额增速排名第1、2、4、7、8、10和11位。

  为何西部地区成为彩票购买额增速最高的地区?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是,西部多个省份在可支配收入上“奋起直追”。以贵州为例,2017年到2019年,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0%、10.30%和10.70%,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这又与西部地区仍然处于城镇化红利期,城镇化快速推进息息相关。全国近5年彩票增速最快的11个地区,其中9个在2019年的城镇化率较2017年提升都超过4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贵州提升达到6.52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与之相反,北京与上海这类人均彩票购买额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较低的地区,城镇化已经进入尾声。

  同时,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又明显出现了本地农民工快速增长甚至从外地回流的现象。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近5年中部、东部和西部农民工的总量,这三地呈现完全不同的变化。

  东部仍然是农民工的最大聚集地,然而在2015年东部尚有16489万农民工,这一数据在2019年已经下跌到15700万人,几乎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一个可以观察到的数据是,农民工大省广东,在过去5年的彩票购买增幅,排名31个省份中第20位,涨幅仅10.68%。
  与之相比,中部地区除了2016年出现农民工就业人数下跌之后,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增长。

  西部却是农民工逐年增长的地区,2015年农民工为5209万人,2019年达到6173万人,5年涨幅达18.5%。

  根据统计公报,重庆出现农民工明显回流。2018年,重庆农民工总量766.03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外出农民工553.95万人,增长2.8%;本地农民工212.08万人,增长21.1%。2019年,重庆农民工总量758.6万人,比上年下降1.0%。其中,外出农民工541.9万人,下降2.2%;本地农民工216.7万人,增长2.2%。

  云南的统计公报显示,云南呈现本地农民工和外地农民工均上涨,且本地农民工涨幅更快的局面。2018年,云南全省农民工总量822.7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305.1万人,比上年增加21.2万人,增长7.5%。2019年,全年全省农民工总量875.3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5万人,增长6.1%。
  而贵州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5.7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9%。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106.95万人,增长12.9%。

  面对本地农民工快速增长或者回流,西部地区也在做好承接准备。以重庆为例,今年2月,重庆鼓励无稳定就业岗位农民工优先在市内就业。

  2020年4月,重庆重庆制定出台了《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打造40-5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180万人。

  而根据重庆发改委的数据,近年来,重庆建成30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试点区县返乡创业人数达到6.3万人,创办市场主体3.8万个。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