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我国将提速农村职业教育 ...  [152]
 农村人才需求发生变化 职...  [761]
 九部门联合推进农村职教改...  [382]
 九部门合力推进农村职教改...  [1021]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  [1425]
 载入史册的文化里程碑   [211]
 高分考生弃本科选高职渐趋...  [154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7...  [476]
 他们为何放弃本科选高职?...  [1763]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  [437]
 教育部:中职免学费范围将...  [3014]
 职业教育与汽车行业发展对...  [822]
 教育部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  [348]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  [147]
 迈向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   [155]
 教育部举行学习贯彻六中全...  [134]
 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  [107]
 中央财政下拨20亿重点支...  [1446]
浙江嘉兴:顶尖人才最高获800万人才房票,夫妻房票可叠加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9/4/2020      点击次数:8662

  浙江嘉兴引才放大招。一名普通应届本科生到嘉兴就业的,最高可享受7.2万元各类补贴;双一流本科生最高可享受13.2万元。顶尖人才的人才房票最高800万元;夫妻双方均持人才房票的,可以叠加使用。

  9月4日,嘉兴发布《嘉兴市大学生“550”引才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和《嘉兴市本级人才房票实施办法(试行)》。《意见》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50万名大学生,简称“550”,包含4个方面10条举措,围绕全周期支持人才发展、全方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多渠道提升人才平台能级、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在范围对象上,《意见》对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等群体均有政策支持。

  在人才发展上,突出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如来嘉应聘可入住青年人才驿站,来嘉工作可享受求职补贴和就业补贴,来嘉创业可享受创业奖励、创业补贴和创业贷款,在安居保障上提供5-35万元的购房补贴、0.6-6万元的生活补贴以及45-6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还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以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来嘉兴求职为例,嘉兴市人力社保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冯俊华介绍,其可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并可先落户、后就业。到企业工作的,给予1-2万元的生活补贴、5-10万元的购房补贴、45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给予三年内每年3000元的就业补贴。来嘉兴创业的,还能享受最高10万元的创业补贴、50万元的创业贷款,创业项目获奖的可享受最高20万元的创业奖励等。

  “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一名普通应届本科生到嘉兴就业的,最高可享受7.2万各类补贴。双一流本科生最高可享受13.2万元。”冯俊华表示。

  当天,嘉兴还发布了《嘉兴市本级人才房票实施办法(试行)》。人才房票是政府向人才发放的用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时抵扣房款的凭证,人才在购房时可使用人才房票直接抵扣房款。

  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社保局局长金梓伟介绍,人才房票的适用对象包括三类:一是经“一事一议”的顶尖人才;二是2017年以后由嘉兴申报入选市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的人才;三是2017年以后初次来嘉兴工作的硕博人才。

  其中,顶尖人才最高补贴800万元,力度为省内最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可申领35-100万元的人才房票,硕博人才为15-35万元。同时,夫妻双方均持人才房票的,还可以叠加使用;非嘉兴户籍人才符合条件的也能享受人才房票。

  人才房票政策将优化目前“先购房,后补贴”的做法,升级补贴方式。人才可先申请人才房票,在购房时直接抵扣房款,这将大大减轻人才购房时的资金压力,人才提前享受政策红利。

  与此同时,人才房票实行实名制,限本人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房票所购商品住房在取得不动产权证书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申请人才房票时,须扣除已享受的租房补贴,已享受购房补贴的不得再申领人才房票。

  符合条件的人才未申领人才房票且已购房的,仍可申领购房补贴;人才在市本级工作不满3年的,须按比例退回人才房票补贴款,并与个人信用挂钩,强化政策实效性。

  自2017年嘉兴“人才新政”发布以来,全市共为2743名人才发放购房补贴1.47亿元。2019年,嘉兴市引进各类人才8.7万人,其中硕博人才4877人,均为历年之最。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