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中国五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  [7726]
 黑龙江:科研人员依法依规...  [6774]
 河北省今年安排1500万...  [6546]
 深圳成立国际人才交流中心  [6705]
 传媒、艺术类毕业生最爱跳...  [7936]
 中国青海通过“四个全方位...  [6216]
 中国人社部召开高校毕业生...  [7445]
 高薪难留人:中国博士后的...  [5753]
 今年工资涨多少?9省份发...  [6615]
 中国30省份产假延长  [7982]
 76.93%受访大学生认...  [6349]
 金砖国家劳工就业部长会议...  [6047]
 百万毕业生北上广情结松动...  [7059]
 中国2017年高校毕业生...  [7119]
 中国人社部:返乡农民工近...  [5244]
 福建发布今年16个本科紧...  [6406]
 中国互联网医疗再无创业机...  [6392]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20...  [6845]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  [6935]
 西安出台19条“留才举措...  [5023]
 2017应届生就业报告:...  [8027]
 中国:五四青年人有半天假...  [7882]
 中国国考三年来最大补录今...  [8267]
 北京等地现扫码给餐厅服务...  [5728]
 北京市消防局招聘801名...  [7663]
 教育培训火爆猎头围追名师...  [7112]
 雄县公务员月均收入约30...  [5839]
 林郑月娥被任命为香港特区...  [6344]
 央企专场招聘:面向藏青新...  [6157]
 社保服务清单出炉!你的社...  [7762]
互联网打工人:一年花二十万上培训班
来源:新浪财经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1/2/2021      点击次数:7209

  在2020与2021交替之际,最早一批的90后,已经走完了他们的而立之年。在中文语境中,三十而立,意味着开始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也意味着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开始承担更多责任,面对更多挑战。

  三十而立,但也仅仅是三十而已,依然有诸多的可能性和未知的事物将要发生。这一次,我们和豹变的读者, 30岁左右互联网、新经济从业者们聊了聊,了解他们遇到困惑和焦虑,以及如何化解。

  今天是“三十而已”专题的第四篇,关于育儿。

  在2020年播出的一部热剧《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顾佳为了把儿子送进顶级幼儿园使出浑身解数,引起一批年轻父母的共鸣。

  三十岁的人,在焦虑房子、职业之外,更多陷在育儿焦虑中。而育儿也最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又进一步放大了焦虑感。

  90后这一代人,作为“独一代”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物质生活充裕,对于下一代也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希望孩子有最好的生活环境、最优质的物资教育资源。而随着社会流动性的降低,代际传承过程中如何防止下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驱动着大家走向“内卷”。

  从备孕开始,90后父母们就开始在论坛、公号、APP里学习各种知识,比较各类产品,对娃的焦虑精确到第一口辅食到底吃啥。吃穿用度一定要最好的,早教、启蒙一个都不能少,娃长大之后兴趣班、学区房,各种升学、竞争压力来袭。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推高的育儿成本,巨大的竞争压力,信息爆炸下各种“隔壁家孩子”带来的对比,让养娃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我做了个表格

  列了要准备的婴儿用品及各类产品优缺点

  王星|律师

  一直担心养娃会占据两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幸福感,所以结婚三年了才有计划要娃。计划提上日程了,才发现并不是想要就能要上。

  一线城市工作节奏都挺快的,我出差多,一直有些内分泌失调,还经常失眠。备孕一段时间发现没有结果,心里有点慌,开始跑医院做各种检查,女性总会有莫名其妙的压力。

  调理了半年终于怀孕了,结果发现有些指标不好。那段时间因为HCG翻倍不理想总是请假去医院,又担心自己因怀孕丧失工作上一个比较好的机会,我甚至带着电脑去医院排队。最终胎停了,对我打击很大。

  2020年春天再次怀孕,不知道是激素刺激还是心理作用,整个人很焦虑,想给娃最好的。

  先是关于去哪生的问题,我和老公就做了三个方案对比:家附近的公立医院、比较远的公立医院国际部、私立医院。最终综合考虑服务质量和医疗实力,决定在公立医院的国际部建档,万一出了啥问题,综合性医院专业实力更可靠,缺点是价格略贵,花费大概得七八万,距离远,只能牺牲一部分工作时间了。

  有了第一次胎停的经历,第二次我格外小心,初期恨不得每周都去做B超。每次产检前都很焦虑,担心出问题。没事就浏览小红书、知乎、豆瓣上各种经验贴,还加了一些群,大家都很焦虑,另外会交流准备什么东西。我甚至还做了一个excel表格,奶瓶从价格到材质的优缺点对比,尿不湿、婴儿车、衣服要买哪一种,什么合适,大概就是“照书养”。

  花费上比较大头还有,请月嫂还是月子中心。北京的月嫂好像年年都在涨价,基本上26天都是1万2起步吧,月子中心五万起步。家里因为这个意见分歧比较大,老人觉得没必要住月子中心,但是我觉得生个娃我已经承担很多责任了,想给自己更舒服的环境,娃刚开始也能有更专业的人照顾,最后定了一个中档的月子中心。

  没想到,哺乳期因为各种原因又办了一张卡通乳,然后在月子中心还额外定了盆底肌、腹直肌修复,都是钱。生完娃之后自己身体总是不太好,不停去医院,我又办了一张健身卡,希望自己赶紧能恢复。

  不过这些花费只是刚刚开始,四脚吞金兽之后的威力才会越来越大。这个阶段我只想自己尽快恢复。

  焦虑是多方面的,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现在焦头烂额的。另一方面,想到工作上的竞争更焦虑,怀孕、生娃、哺乳,再到未来带娃,我感觉自己在职场基本上没有空间了。


  最大的焦虑

  大概就是担心孩子不如我们

  任胜霖|北京某互联网公司

  按照世俗标准定义来说,我应该算是成功的吧,属于“中产阶级”了。

  19岁到北京上大学,待了十五年,拿了北京户口,买了学区房,有车,在一家中型在线教育公司做管理层,家庭年收入90万上下,有一个孩子现在上小学一年级。

  看着挺体面的,但其实也没那么光鲜。房子还欠不少贷款,大概六七百万,早几年为了孩子上学换到海淀中关村(6.890, 0.21, 3.14%)一小的学区房。现在家庭第一大开支是房贷,第二大就是孩子的日常,然后是保险理财存款,不少是为孩子准备的。我和老婆不怎么花钱。

  我是从江苏徐州出来的,那是苏北穷地方,同年龄段里我还算混得不错,但越是我们这种从小地方出来的人,得到的越多越害怕失去。最大的焦虑,大概就是担心孩子不如我们这一代,现在的生活未来能不能继续保持下去。

  如今钱一年比一年难挣,机会也少,我们公司往年最少招几十个应届生,今年就要五个,公司管理层今年还集体降薪20%。

  我们这一代人需要面对的,可能是孩子普遍不如父辈一代。他们环境确实更舒适,会更追求享乐。但未来经济没有了高速增长,社会上机会有限,过去说阶层固化,今年说内卷,他们走上社会的时候会是什么样。

  说远了,其实眼下的烦恼就不少。我们家孩子作业不少,每周三门兴趣课吧,不仅要帮他辅导功课,兴趣课也得陪着,有的我们甚至也跟着自学点回家陪练,一天忙十七八个小时真的累,晚上躺下就什么都不想了。

  孩子也很累的,但同班同学、同事家的孩子都是这个节奏,大家都一样,不仅是成绩,他家孩子去学编程,你家孩子会几门外语,大家都在竞赛你也得跟上,不然以后差距越来越大。

  这几年我爱人觉得很累,提出卖掉房车,去南方环境好的三四线城市,足够我们家维持体面的生活。但我很难接受,好不容易摆脱小城市的命运,北京就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城市,为什么不想往高处走反而要往低处流呢?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万一以后他不满意,问起来我们该怎么回答?

  养好孩子也很难,之前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他好朋友爸爸开了一辆宾利,我们只开了一辆雅阁。小孩子还不懂车的价格,但他还是能感受到差别,回家跟我说,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开这个车,不开那个好看的车。

  我如何教育他呢,除了那些课本上知识和兴趣班外,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东西我都还没真正想清楚,跟他说真话还是假话?现在就告诉他阶层差距吗?我们不错,但还有人比我们更好得多,要让他现在就变得功利吗?

  我也很清醒,其实我们能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沾了社会上升期的光,包括户口,在北京买房,拥有现在的生活,你是既得利益者,这种好运气能维持多久呢,说不准。

  有时候我感觉活得挺清醒的,但这种清醒仅仅限于我自己独处的时候,一旦要和孩子相关,那我就不能免俗了,别人追什么我也追。


 有420个家长的年级大群

  氛围慢慢就不太对了

  狄云|某金融机构品牌总监

  我是朝阳妈妈,小孩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在东城上学。和绝大多数家长一样,我的家长群有三个,一个是有老师的官方群,另外两个是只有家长的班级群和年级群。

  最让我焦虑的是年级大群,有420个家长。

  我家小孩是2020年9月份入学,所以也是今年9月份才组建这些群的。最开始所有家长都挺懵逼的,有一些KOL式家长会分享一些育儿观点,但慢慢地群里氛围就不太对了,开始有了一些Show Off的东西,有家长会说钢琴要赶紧考级啊之类的。

  还有家长会拉小群,说是拉一个群让孩子每天在群里做英语打卡,结果进群后发现这个家长完全就是在炫耀自己女儿英语口语有多好。

  鸡娃分成“荤鸡”和“素鸡”。“荤鸡”就是以学科类内容为培养方向,比如以提高语数外等主要课程为目标,在小学一年级就是搞单词数量,还有上奥数。我知道群里有一些“荤鸡”家长送孩子去上学而思的超青队、创新班,要上好几个课,很可怕的超前教育。

  “素鸡”就是培养娃的素质教育,提升美育上的技能和审美。“素鸡”好一些,相比“荤鸡”没有那么血腥。我加了一个清华毕业的海淀妈妈组织的群,就是看一些美术展、话剧什么的。我家小孩3岁时,我们就开始一起看话剧,一个月大概看3-4场,有我小时候喜欢的《马兰花》《小王子》,也有新的一些IP,这种鸡娃方式就挺好的,也打开了我们家长认知的大门。

  有些大V自己是金字塔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结果劝很多人别焦虑,开小卖铺也没事,这种就很扯淡,你就在罗马,跟别人说“别去罗马,罗马没意思”,站着说话不腰疼。

  鸡娃和焦虑不可避免,但你需要找到自己舒适的方式,在偏素质教育的群,自己也乐在其中,也不断提升自己。有个家长朋友为了让小孩学美术更便捷一些,生生把自己熬成了美术大师,打开了自己的另一扇门。这是一个挺好的促进家长自我迭代的方式,也能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家娃3-4岁的时候和我关系不好,不懂我的教育,5岁多突然就明白我的心思了,关系变得很好。我小时候喜欢棋魂,她也正在上围棋班,我就让她看我小时候喜欢的《棋魂》动画片。她看得非常认真,跟我说“妈妈,原来小光学棋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候”。即使她现在下棋的时候被对手吃了37个子时还会哭,但已经要比过去更平常心了。

  我把自己感兴趣的告诉她,看到我喜欢的东西被她喜欢,这是亲子关系最有成就感的一环。


  五个班一年花费16万

  教育没办法佛系

  王天|某互联网大厂运营

  我是小镇青年,还有个姐姐,现在也在北京。

  和很多晚婚晚育的同龄人不一样,我家娃今年已经8岁了。孩子妈妈年龄比我大一些,比我要着急,所以很早就要了小孩。

  我有一个女儿,4岁的时候开始上早教,报了美吉姆(5.630, 0.05, 0.90%),几年前的早教班还不算贵,每年2万块钱就够了。后来陆陆续续报了课外培训班,那才是花钱的大头。现在还在学的班有五个——英语、奥数、舞蹈、古筝、乒乓球。

  奥数和古筝是我和她妈妈给报的。我自己没有上过好学校,因为数学拉跨最后只上了个三本,想让她数学学好一点,反正文理都需要。古筝的话,女孩子嘛,会点才艺可以考个艺术院校,万一她学不好数学呢。我这也算投资对冲,是吧。这也是她妈妈的想法。

  乒乓球、舞蹈和英语是她自己要报的,她很喜欢。这五个班一年花费共16万,是养娃支出的大头,剩下的也就花个3、4万。一年大概二十万,不算贵,也不算便宜。我有些同事在生娃前嘴上说着坚决不报班,要佛系,等生了之后比谁都“鸡娃”。

  也有的同事是被迫报班,孩子的小伙伴、同学都在辅导班,报班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社交需求。没有报班的话,孩子和其他小伙伴也没有话题可以聊。在现在这个节点,教育方面真的没有办法佛系,每个家长都被卷进来,也挺无奈的。

  我今年刚买了套学区房,二套首付多月供少。原来的房在天通苑,之前租给了蛋壳,还遇到了不给租金的事,就解约了。我现在在公司的职位相当于杭州某巨头的P7,没有期权,税后收入还完房贷也就刚刚覆盖养娃支出。孩子她妈是高级工程师,收入比我高,现在家里的花销靠她。

  现在开始体会到什么叫节衣缩食了。我这个人喜欢喝两杯,每周要去趟馆子,现在能在公司食堂解决就在食堂,买菜买水果会看价钱,北京最便宜的早市可以买到1.8元一斤的黄瓜。今年本来打算换台车,但想了想又算了,省下来的钱可以多给女儿报一年辅导班。

  我挺喜欢孩子的,没觉得后悔。但压力确实有些大,尤其是疫情来了之后。


  没有学区房只能上“菜小”

  生源师资都不好

  李珊|白领

  我俩结婚的第一年就确定了要在2020年买房,前一阵,这个五年计划终于实现了。在上海浦东,不算什么好学区,大概三档学区吧,但环境挺好的,打算过几年经济条件好点了再换。

  买这个房子,没太多犹豫。我老公是程序员比较忙,我们属于“云夫妻”,都是我自己去看房,从决定要买到签合同也就1个月时间。

  孩子4岁了,也该考虑上学的问题了,没有学区房只能上“菜小”,里面都是农民工子弟,生源师资都不是很好。但是在上海买一档学区房,基本买不起。如果买个很小的“老破小”,一家人生活质量又会下降很多。

  当时我们的预算也就是150万首付,所以计划在预算内找离公司近,学校也还过得去的。最后确定的这个房子靠着华为、通用这两个大公司,至少在这片学区上学的都是大公司的职工子女,生源能好一些。

  今年疫情期间我还在为房子的事情奔波。那时候我们社保还不满5年,要等资格,但也不敢等,房价说涨就涨,好的房子犹豫一下就没了。

  我利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大概看了20套房子。是真累,但也没办法,都是被逼的。最后看到这个感觉还不错,就和房主商量先付定金,等拿到资格再买。

  最开始是找中介谈的,要价345万,中介要两个点的返点,光服务费就7万。我觉得太高了,后来又找了一家中介公司,这个中介帮忙压到了340万,只要一个点的返点。

  坐到签约桌上时,房东又反悔了,说一定要345万。当时好生气,因为本来都谈好了,最后磨了好久我加了一万,341万成交的。签完合同,房东才给我说实话,说是因为第一个中介得到消息给他打电话说,这个房子345万一定能卖掉之类的。

  按政策的话公积金只能用一次,我们想着过几年假设换学区房更需要一些,所以就没动公积金。买房后生活上也没有说消费降级,主要是原来也不高级,为了攒钱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不敢逛街乱花钱是真的,因为身上背着这么多贷款。

  我之前就想去小城市发展,我觉得在上海买房压力大,学区房压力更大,图啥呢。我老公听了还挺生气,觉得我不上进,以后的压力就是孩子教育了。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