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职业资格备案中心 | 国际行业评审委员会 | 纽贝兰教育学院 | 世界名商评鉴 | 世界名人评鉴 | 国际社会事务评审 | 潜能开发委员会 | 全球企业注册服务
首页 联合会概述 资质 认证权威 盈利与年薪 认证项目 证书样式 战略合作 免费会员 焦点访谈 联系我们 联合会导航
 ◆ 相关新闻列表
 北京发布213个岗位及2...  [5247]
 北京市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  [7804]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开...  [6418]
 浙江欲弥补人才结构短板 ...  [5953]
 “云招聘”升级 移动招聘...  [4084]
 湖南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进人...  [7054]
 陕西:88人入选“千人计...  [6815]
 中外专家海口热议如何扩大...  [6627]
 厦门首次招聘聘任制公务员  [6052]
 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  [6619]
 今年江苏“双创计划”拟资...  [3820]
 广州启动“633”引才工...  [4027]
 贵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  [3657]
 筑巢引智促发展 山东各类...  [6283]
 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  [9809]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8946]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8724]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延至...  [7459]
 提升幸福感 涨工资最有效  [7527]
 广东省“百名南粤杰出人才...  [5370]
 福建出台《办法》奖励引才...  [4283]
 蓝洽会29日举行 已向海...  [5617]
 四川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453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提前...  [4743]
 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  [6147]
 2013年国家公务员职位...  [8416]
 福建海外人才创业周10月...  [3814]
 黑龙江首次省市联动公开遴...  [4063]
 广东省今年有11.9万高...  [4985]
 部分企业加班三倍工资成传...  [7926]
高校毕业生680万创新高 就业质量比“数字”更重要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IEAU新闻中心     时间:4/13/2012      点击次数:2810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艰巨。

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除了要求各地和高校继续大力推进就业优质服务,确保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也首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1.工作不好找合适最重要


小李是天津一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的她已参加了多次招聘会和面试,也在一家单位实习了一段时间。在小孙心里,找工作首先考虑的是就业发展空间。对她来说,工作的环境和企业文化比待遇更重要,如果做一份没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她说自己恐怕很难踏实地干下去。


尽管如此,小李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没有过高期望。她说:“毕竟好的工作岗位有限,我们也可以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后再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工作,但最终还是要看是否有发展空间。”


如今,像小李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渐渐多了起来。人们注意到,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在悄悄改变:找工作不能太盲目,要找个符合自身条件的;福利待遇不能放在第一位,要看工作有没有前景;不一定非得去外企500强,国企不是也挺好吗;不必非得北上广,非得是白领……


事实上,过去学生熙熙攘攘一味追求外企、公务员的现状在悄悄改变,学生对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自己的需求匹配,在逐渐清晰。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一名硕士生“拒”了李开复的青睐,转而“签”了一家自己心仪的公司。“工作不好找,合适最重要。”这位同学说,他认为另一家公司更适合自己,所以没有改变初衷。


当绝大多数毕业生已经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于是找一份心仪的“高质量”工作便成为新追求。作为一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大学几年学习的理论知识能不能运用到工作中去?自己找到的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是不是自己最喜爱的职业?工资与待遇方面,又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线,能否让学生自己满意……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应值得社会关注。


一家人才招聘机构对1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调查的数据显示:薪资、企业发展前景、保险福利等软待遇这三项是大学生看重的求职要素,此三项所占比例为45%;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大学生求职者更加看重个人发展空间,此项以27%的比例居于首位;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约占总比例的20%。

 

2.追求就业率更要高质量

今年是扬州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年”。学校围绕就业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等出台“八项举措”,努力实现就业工作“三个转型”,即就业教育从应时向系统化转型,就业服务从宏观向精细化转型,工作重点从注重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升转型。


无独有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去年提出“从满足就业数量向追求就业质量转型”。桂林旅专党委书记林娜说,学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由于学校把关较严,前来参加“双选会”的用人单位层次、招聘岗位职务以及为毕业生提供的薪酬待遇大幅提高,为毕业生提供了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1999年,有关部门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2003年,教育部又将学校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就业率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各高校、各专业就业率,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用“就业”这根指挥棒来引导高校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使办学更加面向市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岳长涛认为,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出发点是好的,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高校调整专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不一样,就业率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单纯从数字上难以看出学生的就业层次、就业流向、供需比例与专业特点等。


如果说就业率反映的是就业的量,那么就业质量反映的就是就业的质,即反映了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等。其实,“就业质量”不单单指觅得一份待遇优厚、前景乐观的好工作,更多的是应该立足现实,从个人素质和单位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就业质量”也成为了衡量大学生个人价值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标准。


桂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艳林认为,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该校采取各种措施,狠抓就业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到岗率、稳定率和综合满意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出台毕业生就业质量督查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办法,明确了对就业工作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满意度、用人单位评价及满意度等方面的督查、调查和跟踪、反馈要求,确保就业率和就业服务信息的全面、真实。

 

3.就业稳定性质量是关键

2011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发布《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这是国内首部以就业质量为主要关注点的劳动力市场报告。主持这项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认为,就业质量指数涉及就业环境、就业能力、就业状况、劳动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6个方面的内容。目前,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不高,如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工资增幅较慢,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仍不全面。“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就业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赖德胜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预测,“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约七成毕业生将在非国有企业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表示,就业质量已成为制约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常被提及的民工短缺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质量差而致使农民工不愿意干,“缺工企业95%以上是就业质量差的企业”。


“大学生不愿去民营企业或私企,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没有大企业好。”王亚栋说。


如今,低质量就业是社会转型的最大障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包括农民工都已经开始认识到就业质量的问题,“用脚投票”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新现象。就业质量低下,往往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劳动纠纷不断,跳槽频繁,就业稳定性差。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子海认为,就业质量涉及就业者与就业岗位的适配性。而是否匹配,在过去,往往是高度关注就业率背后的“影子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会认为,就业质量不高,正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所在。正因此,一些地方就业率虽高,光鲜的数字表面“好看”,但就业问题压力仍大。就业质量已成制约劳动力就业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常被提及的民工短缺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质量太差而致使农民工不愿意干。


赖德胜表示,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仍不高,如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歧视问题严重,工资增幅较慢,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仍不全面,“就业质量不高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就业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上海团市委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呈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用人单位有更大的选择范围,他们倾向于向高校毕业生提供短期、灵活的劳动合同。而“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导向,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会导致大学生在首份工作选择上表现出轻率和盲目。


专家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性失衡。有关部门应指导高校更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一些单位片面追求高就业率,使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误配”和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如今,只注重追求就业率单一目标已远远不够,使劳动者获得稳定、体面的工作,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应由社会中介机构统计、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等数据指标,科学衡量高校就业工作。

 


 
Copyright(C)2010-2050 ©版权所有 国际评审认证联合会